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柱花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功能 | 第10页 |
·柱花草的饲用价值 | 第10页 |
·柱花草的生态功能 | 第10页 |
·几种豆科作物遗传转化研究 | 第10-12页 |
·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苜蓿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柱花草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外植体对柱花草再生的影响 | 第12-13页 |
·培养基类型对柱花草再生的影响 | 第13页 |
·激素配比对柱花草再生的影响 | 第13-14页 |
·柱花草遗传转化的方法 | 第14-15页 |
·基因枪转化法 | 第14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 第14-15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农杆菌菌株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15-16页 |
·基因活化诱导物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16页 |
·抗氧化剂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16页 |
·筛选剂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16-17页 |
·受体基因型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17页 |
·转化受体的预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17页 |
·抗除草剂转基因(Bar基因)作物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获得抗除草剂作物的策略 | 第17-18页 |
·除草剂草丁膦的作用机理以及Bar基因的抗性机理 | 第18-19页 |
·Bar基因应用的研究 | 第19页 |
·Bar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19-20页 |
·转Bar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 | 第20页 |
·目前柱花草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22-24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22页 |
·生化试剂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23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实验所用引物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3页 |
·热研5号柱花草无菌苗的获得 | 第24页 |
·外源激素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4页 |
·柱花草愈伤组织正交实验及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 第24-25页 |
·柱花草最适芽分化培养基的确定 | 第25页 |
·最佳外植体的确定 | 第25-26页 |
·最佳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 第26页 |
·炼苗和移栽 | 第26-27页 |
·菌液的制备 | 第27-29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柱花草的基本流程 | 第29-30页 |
·羧苄青霉素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0页 |
·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EHA105和LBA4404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选择培养基中除草剂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0页 |
·农杆菌菌株对基因转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转基因植株初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1页 |
·柱花草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33-43页 |
·外源激素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3-34页 |
·柱花草愈伤组织诱导正交实验及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 第34-38页 |
·柱花草最适芽分化培养基的确定 | 第38-39页 |
·柱花草最优外植体的选择 | 第39-40页 |
·柱花草最适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 第40-42页 |
·柱花草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 | 第42-43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柱花草影响因子的摸索 | 第43-47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过程中外植体的变化情况 | 第43页 |
·羧苄青霉素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3-44页 |
·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EHA105和LBA4404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选择培养基中除草剂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45-46页 |
·农杆菌菌株以及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对基因转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转基因植株初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7-51页 |
·柱花草基因组DNA快速微量提取 | 第47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PCR检测 | 第47-48页 |
·抗性试管小苗的PCR检测 | 第48-49页 |
·抗性试管小苗的荧光检测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7页 |
·热研5号柱花草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51-54页 |
·外源激素对热研5号柱花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 第51-53页 |
·热研5号柱花草最佳芽分化培养基的选择 | 第53页 |
·热研5号柱花草柱花草最佳外植体的选择 | 第53-54页 |
·热研5号柱花草最佳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 第54页 |
·热研5号柱花草再生苗的炼苗移栽 | 第54页 |
·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柱花草条件的摸索及其转化 | 第54-56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中抗生素的选择 | 第54-55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中筛选剂的确定 | 第55页 |
·农杆菌菌株及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热研5号柱花草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6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58-59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58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缩略词表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