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页 |
| 一、试验设计依据 | 第8-19页 |
| ·临床依据 | 第8-11页 |
| ·推拿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 第8-10页 |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研究睡眠质量提供了较高的实证效度 | 第10-11页 |
| ·理论依据 | 第11-18页 |
| ·以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 第11-14页 |
| ·人和自然的统一性 | 第11-13页 |
|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第13-14页 |
| ·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 第14-16页 |
| ·天人合一与阴阳消长 | 第16-18页 |
| ·提出“旦助阳,暮益阴”理论 | 第18-19页 |
| 二、临床资料 | 第19-25页 |
| ·试验对象 | 第19-21页 |
| ·临床资料 | 第19页 |
| ·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 ·排出标准 | 第20页 |
| ·受试者推出试验的条件 | 第20页 |
| ·剔除病例标准 | 第20-21页 |
| ·脱落病例标准 | 第21页 |
| ·PSQI检测方案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 ·试验分组 | 第22-23页 |
| ·治疗方法 | 第23-25页 |
| ·传统推拿组 | 第23页 |
| ·“旦助阳,暮益阴”推拿组 | 第23-25页 |
| ·观察指标 | 第25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5页 |
| 三、试验结果 | 第25-28页 |
| ·一般情况 | 第25-26页 |
|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指数比较 | 第26-27页 |
| ·两组治疗前后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比较 | 第27页 |
| ·“旦助阳,暮益阴”推拿组疗效指数与与传统推拿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7-28页 |
| 四、讨论 | 第28-33页 |
| ·推拿治疗方案的选择 | 第28-30页 |
| ·推拿治疗原发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 第28页 |
| ·推拿手法的选择 | 第28-29页 |
| ·推拿所选穴位的选择 | 第29-30页 |
| ·疗效指标的选择 | 第30-31页 |
| ·疗效的评判 | 第31-32页 |
| ·“旦助阳,暮益阴”推拿法的意义 | 第32页 |
| ·对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32页 |
| ·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 第32-33页 |
| 五、结论 | 第33页 |
| 六、问题与展望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附录一:综述 | 第38-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二:该论文所采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调查表 | 第44-48页 |
| 附录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