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的自我发展小组方案设计--以FY市45个留守妇女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 (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1页 |
| (二) 认知行为理论 | 第11-12页 |
| (三) 生态视角理论和生命模式 | 第12页 |
| 三、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一) 留守妇女的界定和现状 | 第12-13页 |
| (二) 留守妇女的自我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 (三) 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 | 第14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一) 文献法 | 第14页 |
| (二) 观察法 | 第14-15页 |
| (三) 访谈法 | 第15页 |
| (四) 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小组方案的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 第16-19页 |
| 一、 背景—FY 市简介 | 第16页 |
| 二、 小组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16-19页 |
| (一) 优势 Strengths | 第16-17页 |
| (二) 劣势 Weakness | 第17页 |
| (三) 机会 Opportunity | 第17-18页 |
| (四) 威胁 Threats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活动方案设计 | 第19-28页 |
| 一、 小组名称 | 第19页 |
| 二、 小组方案的方法和模式 | 第19-20页 |
| (一) 方法 | 第19-20页 |
| (二) 模式 | 第20页 |
| 三、 小组目标 | 第20-21页 |
| (一) 战略目标 | 第20-21页 |
| (二) 短期目标 | 第21页 |
| 四、 小组成员 | 第21-26页 |
| (一) 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 | 第21页 |
| (二) 小组成员的需求 | 第21-26页 |
| 五、 小组特征 | 第26页 |
| (一) 小组性质 | 第26页 |
| (二) 小组规模 | 第26页 |
| 六、 小组方案 | 第26-28页 |
| (一) 活动时间、地点 | 第26-27页 |
| (二) 活动流程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方案的实施与预估 | 第28-43页 |
| 一、 方案实施 | 第28-37页 |
| (一) 认识我自己 | 第28-30页 |
| (二) 爱惜我自己 | 第30-31页 |
| (三) 提升我自己 | 第31-33页 |
| (四) 我的家庭真和谐 | 第33-35页 |
| (五) 明天更美好 | 第35-37页 |
| 二、 成员招募 | 第37-38页 |
| (一) 小组成员招募 | 第37-38页 |
| (二) 社工及志愿者招募 | 第38页 |
| 三、 需要的资源 | 第38-39页 |
| (一) 人力资源 | 第38页 |
| (二) 设施资源 | 第38页 |
| (三) 活动经费 | 第38-39页 |
| 四、 预料中的问题及应对计划 | 第39-41页 |
| (一) 小组成员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 | 第39-41页 |
| (二) 社会工作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 | 第41页 |
| 五、 评估 | 第41-43页 |
| (一) 评估类型 | 第41-42页 |
| (二) 评估方法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