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中国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概述 | 第9-14页 |
(一) 破产与破产制度的概述 | 第9页 |
(二) 金融机构破产问题的特殊性 | 第9-11页 |
1. 金融机构在业务上的特殊性 | 第9-10页 |
2. 金融机构破产的社会性 | 第10页 |
3. 金融机构破产的扩张性 | 第10-11页 |
(三) 金融机构破产问题的新理念 | 第11-14页 |
1. 金融机构破产的立法本位变革 | 第11页 |
2. 金融机构破产法的价值变迁 | 第11-12页 |
3. 金融机构破产立法必须循序渐进 | 第12-14页 |
二、 我国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1. 缺乏对金融机构申请破产的启动程序 | 第14页 |
2. 缺乏合理的破产损失和风险分担机制 | 第14页 |
3. 缺乏对行政权力宽松运行的机制 | 第14-15页 |
4. 缺乏对金融机构破产的具体操作细则 | 第15-16页 |
三、 国外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比较 | 第16-21页 |
(一) 国外金融机构破产立法模式比较 | 第16-17页 |
1. 普通破产法模式 | 第16页 |
2. 特别破产法模式 | 第16-17页 |
(二) 国外金融机构破产的组织机构比较 | 第17-18页 |
1. 银行监管机构 | 第17页 |
2. 存款保险机构 | 第17-18页 |
3. 法院 | 第18页 |
(三) 破产程序的比较 | 第18-19页 |
(四) 破产清算制度比较 | 第19页 |
(五) 国外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19-21页 |
1.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破产立法模式 | 第19-20页 |
2. 将债权人、金融机构纳入申请破产主体之中 | 第20页 |
3. 发挥金融监管机构在破产程序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四、 中国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21-28页 |
(一) 中国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的价值理念和立法模式 | 第21-22页 |
(二) 我国金融机构破产制度的机制设计 | 第22-26页 |
1. 金融机构的范围与界定 | 第22-23页 |
2. 金融机构的破产标准 | 第23页 |
3. 金融机构破产的申请主体 | 第23-24页 |
4. 金融机构的破产管理人 | 第24-25页 |
5. 金融机构破产的债权申报问题 | 第25页 |
6. 金融机构破产时的债务清偿顺序 | 第25-26页 |
(三) 我国金融机构破产的配套制度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后记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