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永北地区砂砾岩体成藏规律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7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14页 |
·地层特征 | 第14-16页 |
·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17-29页 |
·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准则 | 第17页 |
·层序界面特征 | 第17-21页 |
·层序内部结构 | 第21-26页 |
·体系域的四分性 | 第21-22页 |
·体系域界面的识别 | 第22-23页 |
·单井剖面层序结构 | 第23-24页 |
·连井剖面层序对比 | 第24-26页 |
·沉积体系特征 | 第26-27页 |
·沉积体系分布 | 第27-29页 |
·沙四段层序Ⅱ沉积体系分布 | 第27页 |
·沙三下亚段层序ⅢA沉积体系分布 | 第27-28页 |
·沙三中亚段层序ⅢB沉积体系分布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油源条件 | 第29-34页 |
·烃源岩展布 | 第29页 |
·烃源岩岩石学特征 | 第29-30页 |
·有机碳及有机质类型 | 第30-31页 |
·烃源岩的热解参数 | 第31-32页 |
·镜质体反射率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储集条件 | 第34-43页 |
·冲积扇 | 第34-35页 |
·扇三角洲 | 第35-38页 |
·水下扇 | 第38-41页 |
·滑塌浊积岩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永北地区盖层的封盖能力分析 | 第43-68页 |
·各层位泥岩微观参数 | 第44-48页 |
·各层位泥岩孔隙半径 | 第45-46页 |
·各层位泥岩密度差值 | 第46页 |
·各层位泥岩突破压力 | 第46-47页 |
·各层位泥岩饱和中值压力 | 第47-48页 |
·泥岩各参数的关系 | 第48-57页 |
·泥岩深度与密度 | 第48-49页 |
·深度—密度与孔隙度 | 第49-51页 |
·孔隙半径与密度 | 第51-53页 |
·平均孔隙半径拟合曲线值与实际测量值的比较 | 第53-54页 |
·深度—密度组合与突破压力的关系 | 第54-56页 |
·平均孔隙半径与突破压力的关系 | 第56-57页 |
·参数间的聚类分析 | 第57-58页 |
·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 第58-61页 |
·深度通过密度与孔隙及突破压力的关系链 | 第59页 |
·密度、深度通过孔隙半径与突压力的关系链 | 第59-60页 |
·深度与突破压力最长关系链 | 第60页 |
·误差分析 | 第60-61页 |
·地质参数关系网探讨 | 第61-63页 |
·地质参数关系公式 | 第61页 |
·地质参数关系网规律性的提出 | 第61-63页 |
·地质参数单调变化区间吻合性判断 | 第63-65页 |
·泥岩的塑性 | 第65页 |
·相关现象的解释及影响因素 | 第65-67页 |
·盖层封盖能力评价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 | 第68-78页 |
·成藏要素 | 第68-69页 |
·油气平面分布规律 | 第69-70页 |
·油气藏类型 | 第70-74页 |
·油气成藏模式 | 第74-75页 |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感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