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下的丧葬仪式变迁--以湘南灵官殿村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导言 | 第9-24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关于仪式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2. 对中国丧葬仪式的研究 | 第13-17页 |
3.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下的仪式研究 | 第17-19页 |
4. 小结 | 第19页 |
(四) 核心概念说明 | 第19-21页 |
1. 国家与社会关系 | 第19-20页 |
2. “仪式”与“丧葬仪式” | 第20-21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六) 调查的村庄 | 第22-24页 |
二、传统的丧葬礼仪 | 第24-37页 |
(一) 建国前灵官殿村的丧葬礼仪 | 第24-30页 |
1. 送终与初丧 | 第24-25页 |
2. 成服与吊丧 | 第25-26页 |
3. 丧宴与盖棺 | 第26-27页 |
4. 出殡与下葬 | 第27-28页 |
5. 祭祀 | 第28-30页 |
(二) 灵官殿传统丧葬礼仪的文化表达 | 第30-32页 |
1. 灵官殿传统丧礼的文化传承 | 第30-31页 |
2. 灵官殿传统丧礼的特点 | 第31-32页 |
3. 小结 | 第32页 |
(三) 国家与社会共同建构的礼仪形式 | 第32-37页 |
1. 灵官殿传统丧葬礼仪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需要 | 第32-34页 |
2. 灵官殿传统丧葬礼仪是国家与社会互构的产物 | 第34-37页 |
三、建国后丧葬礼仪的变迁过程 | 第37-47页 |
(一) 建国初期的丧葬礼仪改造 | 第37-40页 |
(二) 丧葬仪式的“革命” | 第40-42页 |
(三) 传统仪式的复兴 | 第42-44页 |
(四) 新时期丧葬仪式的再造 | 第44-47页 |
四、国家与社会关系:嵌入丧葬仪式变迁的重要变量 | 第47-62页 |
(一)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推动丧葬仪式的变迁过程 | 第47-51页 |
(二) 国家与社会关系决定丧葬仪式的变迁方式 | 第51-56页 |
1. 国家与社会分离下丧葬仪式的自主发展 | 第51-53页 |
2. 国家与社会合作下的丧葬仪式改造 | 第53-54页 |
3. 国家与社会一体化下丧葬仪式的中断 | 第54-55页 |
4. 国家与社会分权背景下的丧葬仪式再造 | 第55-56页 |
(三) 国家与社会关系影响丧葬仪式的变迁机制 | 第56-62页 |
1. 变迁需求的“输入” | 第57页 |
2. 仪式系统的“转化” | 第57-59页 |
3. 仪式系统的“输出” | 第59-60页 |
4. 结果的“反馈” | 第60-62页 |
五、讨论与思考 | 第62-68页 |
(一) 当前丧葬礼的发展方向 | 第62-64页 |
(二) 建构何种国家与社会关系以推动丧礼变革 | 第64-65页 |
(三) 理论反思 | 第65-66页 |
(四) 研究的不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