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端粒和端粒酶 | 第9-10页 |
·端粒 | 第9-10页 |
·端粒酶 | 第10页 |
·G‐四联体 | 第10-17页 |
·G‐四分体 | 第10-13页 |
·G‐四联体的结构的多样性 | 第13页 |
·链的取向 | 第13-14页 |
·糖苷键扭转角 | 第14-15页 |
·配位金属离子 | 第15-16页 |
·环(loop) | 第16-17页 |
·配体与 G‐四联体的相互作用模式 | 第17-19页 |
·与 G‐四联体 DNA 相互作用的配体 | 第19-26页 |
·蒽醌类化合物/芴酮类化合物 | 第19-20页 |
·卟啉类化合物 | 第20-21页 |
·吖啶类化合物 | 第21-22页 |
·天然产物 | 第22-23页 |
·小檗碱类化合物 | 第23页 |
·小结‐小分子配体的筛选 | 第23-24页 |
·G‐四联体结构的表征 | 第24-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第二章 G‐四联体与有机小分子配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29-59页 |
·引言 | 第29-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43页 |
·仪器与药品 | 第31-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有机小分子配体的提取与表征 | 第33-43页 |
·小牛胸腺与有机小分子配体的相互作用 | 第43-47页 |
·小牛胸腺与有机小分子配体的相互作用 | 第43-47页 |
·G‐四联体与有机小分子配体的相互作用 | 第47-51页 |
·G‐四联体 DNA 的制备 | 第47页 |
·G‐四联体与芸香叶苷的相互作用 | 第47-49页 |
·G‐四联体与芹菜素的相互作用 | 第49-51页 |
·G‐四联体与槲皮素的相互作用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G‐四联体的结构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测定方法 | 第52-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G‐四联体与无机小分子配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59-67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仪器与药品 | 第60-61页 |
·G‐四联体与 Pb2+的相互作用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氧化石墨烯(GO)的扫描电镜(SEM) | 第62-63页 |
·氧化石墨烯(GO)的表征 | 第63-64页 |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检测 G‐四联体构象变化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G‐四联体与小分子配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 | 第67-73页 |
·模拟软件介绍 | 第67-68页 |
·DOCK 分子模拟软件 | 第67页 |
·AutoDock 分子模拟软件 | 第67-68页 |
·模拟整体的过程 | 第68-70页 |
·优化构象 | 第68-69页 |
·分子对接模拟过程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2页 |
·G‐四联体与芹菜素相互作用模拟 | 第70-71页 |
·G‐四联体与槲皮素相互作用模拟 | 第71页 |
·G‐四联体与芸香叶苷相互作用模拟 | 第71-72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