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图表索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总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土地整治 | 第12-14页 |
·新增费分配与使用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新增费研究进展 | 第19页 |
·土地整治效果分析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新增费征收分配理论借鉴 | 第23-31页 |
·市场失灵和公共财政理论 | 第23-26页 |
·外部效应理论 | 第26-28页 |
·资本配置理论 | 第28-29页 |
·经济效率理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新增费征收分配概况与作用机理分析 | 第31-41页 |
·新增费征收与农用地保护 | 第31-36页 |
·农地非农化的公共政策与作用机理 | 第31-32页 |
·农地转用环节土地税费系统与新增费概况 | 第32-36页 |
·新增费设置基本功能取向与作用机理 | 第36-41页 |
·新增费设置功能取向分析 | 第36-37页 |
·基于外部效应理论的新增费设置机理剖析 | 第37-41页 |
第四章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机制优化设计 | 第41-75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式与现存问题分析 | 第41-43页 |
·分配目标不确定性 | 第42页 |
·因素选取片面性 | 第42页 |
·权重分配主观性 | 第42-43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优化设计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竞争性原则 | 第43页 |
·扶持性原则 | 第43-44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44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优化设计方法 | 第44-50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目标设定与效率评价 | 第44-47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因素集设定 | 第47-50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优化模型构建 | 第50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优化设计实证分析 | 第50-75页 |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50-55页 |
·模型求解 | 第55-60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优化设计结果 | 第60-75页 |
第五章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的土地整治效果预期分析 | 第75-110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对土地整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75-77页 |
·新增费对土地整治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75-76页 |
·新增费对土地整治社会效益的影响 | 第76-77页 |
·新增费对土地整治生态效益的影响 | 第77页 |
·土地整治效益的量化分析 | 第77-79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的土地整治效果预期方法 | 第79-84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概述 | 第79-82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82-84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的土地整治效果预期分析实证研究 | 第84-110页 |
·我国土地整治基本情况与整治效益计算 | 第84-87页 |
·BP神经网络的建立及检验 | 第87-90页 |
·虚拟仿真实验 | 第90-108页 |
·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基于窗口分析的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的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第110-125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的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 | 第110-113页 |
·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 | 第113-116页 |
·DEA概述 | 第113-114页 |
·DEA基本模型 | 第114-115页 |
·窗口分析 | 第115-116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的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第116-125页 |
·现实情况下的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第119页 |
·耕地保护目标下的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第119-120页 |
·土地利用效率目标下的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第120-121页 |
·资源配置和公平目标下的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第121-122页 |
·综合效率目标下的土地整治“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第122-12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5-131页 |
·研究结论 | 第125-126页 |
·政策建议 | 第126-129页 |
·土地整治工作政策建议 | 第126-127页 |
·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使用建议 | 第127-129页 |
·创新点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29页 |
·研究展望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附: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 第136-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