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锰离子氧化的微生物学 | 第14-22页 |
·二价锰生物氧化的动力学 | 第14-15页 |
·为什么微生物氧化Mn(Ⅱ) | 第15-16页 |
·氧化Mn(Ⅱ)的细菌 | 第16-17页 |
·细菌对Mn(Ⅱ)的氧化 | 第17-20页 |
·锰氧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 第20-22页 |
·地质微生物学概述 | 第22-23页 |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 | 第23-29页 |
·多环芳烃毒理学 | 第24-25页 |
·降解PAH的微生物 | 第25-26页 |
·微生物趋化作用有利于对PAH进行降解 | 第26-28页 |
·利用基因工程微生物进行PAH降解 | 第28-29页 |
·从多环芳烃降解的微生物学看微生物环境修复 | 第29页 |
·微生物系统学趋势 | 第29-32页 |
·以遗传信息为基础的分类学方法 | 第30-32页 |
·现代分类学赋予表型特征的内涵 | 第32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章 锰离子氧化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33-64页 |
·前言 | 第33-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7页 |
·结果 | 第37-61页 |
·细菌对猛离子的氧化 | 第37-39页 |
·分离菌株对锰离子的耐受能力 | 第39页 |
·锰离子氧化细菌的多样性 | 第39-42页 |
·细菌形成氧化锰的结构 | 第42页 |
·细菌形成的氧化锰的部位 | 第42-46页 |
·细菌形成氧化锰对细胞化学基团(键)的影响 | 第46-53页 |
·Mn~(2+)氧化过程对Cu~(2+)的依赖性 | 第53-54页 |
·高锰离子对微生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54-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三章 新疆沙漠耐辐射且具多环芳烃降解能力细菌的研究 | 第64-75页 |
·前言 | 第64-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材料 | 第65-66页 |
·方法 | 第66-67页 |
·结果 | 第67-73页 |
·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 第67-68页 |
·分离菌株在不同PAH上生长的能力 | 第68页 |
·不同属菌株的耐辐射能力 | 第68页 |
·三个不产芽孢菌株的耐辐射能力 | 第68-72页 |
·三个耐辐射菌株降解PAH能力及其同步生长情况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三个新分类单元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 第75-100页 |
·前言 | 第75-76页 |
·Pedobacter属 | 第75页 |
·Mucilaginibacter属 | 第75页 |
·Cohnella属 | 第75-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83页 |
·材料 | 第76页 |
·方法 | 第76-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99页 |
·菌株1-2~T与1-4分类地位确定 | 第83-88页 |
·菌株XM-003~T分类地位的确定 | 第88-94页 |
·菌株13-25~T的多项分类学研究 | 第94-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2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