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感谢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8页
 1.1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第6-9页
  1.1.1 走近人脸识别技术第6-7页
  1.1.2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第7-8页
  1.1.3 人脸识别系统的测试与评价第8-9页
 1.2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第9-12页
  1.2.1 静态匹配第11页
  1.2.2 动态匹配第11-12页
 1.3 交叉学科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启发第12-13页
 1.4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5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4-16页
  1.5.1 国内应用第14-15页
  1.5.2 国外应用第15-16页
 1.6 本文的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自适应的二级人脸定位算法第18-46页
 2.1 算法概述第18-20页
 2.2 HBEL算法第20-32页
  2.2.1 算法条件和流程第20页
  2.2.2 算法描述第20-32页
   第一步: 直方图分析确定阈值第21-25页
   第二步: 使用块标记算法标记块第25-27页
   第三步: 处理头发块,并确定脸部区域第27-30页
   第四步: 提取脸部区域并去除头发部分第30-31页
   第五步: 直方图分析并确定阈值第31页
   第六步: 使用块标记算法标记块第31页
   第七步: 使用条件约束定位眼睛第31-32页
   第八步: 输出定位结果第32页
 2.3 可变形椭圆模板匹配算法第32-44页
  2.3.1 算法条件和流程第32-34页
  2.3.2 算法描述第34-44页
   第一步: 规范图像大小第34页
   第二步: 进行边缘提取(Canny算子)第34-38页
   第三步: 构造可变形椭圆模板第38-39页
   第四步: 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匹配搜索第39-43页
   第五步: 眼睛定位第43页
   第六步: 修改遗传条件第43-44页
 2.4 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基于特征区域分析的人脸自动识别第46-55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眼睛的精确定位第47-49页
 3.3 人脸区域标准化第49-50页
 3.4 特征区域确定第50-51页
 3.5 特征区域分析第51-53页
  3.5.1 眼睛区域第52页
  3.5.2 眉眼鼻区域第52页
  3.5.3 嘴区域第52-53页
  3.5.4 标准化人脸区域第53页
 3.6 相似度匹配第53-54页
 3.7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MANDRILL系统原型第55-63页
 4.1 项目背景与概述第55-56页
 4.2 系统界面第56页
 4.3 智能查询模块第56-58页
 4.4 数据维护模块第58-59页
 4.5 外设接口模块第59-63页
  4.5.1 Twain协议设备支持(camera.dll)第60-62页
  4.5.2 摄像机设备支持(capdll.dll)第62-63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构件的GIS软件开发研究
下一篇:汇海选课系统和分布式应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