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模型 | 第15-21页 |
| ·分析法 | 第16-18页 |
| ·有限元方法 | 第18-20页 |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复合材料的可视化研究 | 第21-27页 |
| ·体视学方法 | 第22-23页 |
| ·材料微观结构的三维重构 | 第23-27页 |
| ·SiC/Al金属基复合材料 | 第27-29页 |
| ·SiC/Al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 | 第28-29页 |
| ·SiC/Al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 | 第29页 |
|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29-33页 |
|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 ·课题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 第二章 SiC/Al复合材料序列图像的获取及性能试验 | 第33-39页 |
| ·SiC/Al复合材料序列图像的获取 | 第33-37页 |
| ·SiC/Al复合材料性能试验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复合材料二维图像轮廓的获取方法研究 | 第39-76页 |
| ·图像的初步处理—图像的拼接 | 第39-47页 |
| ·图像特征点的提取 | 第40-43页 |
|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图像重叠部分的配准 | 第43-47页 |
| ·拼接的实验结果 | 第47页 |
| ·小波变换及边缘检测 | 第47-54页 |
| ·用于图像的小波多分辨率分析 | 第48-49页 |
| ·小波变换的边缘提取理论 | 第49-50页 |
| ·复合材料第二相颗粒边缘提取 | 第50-54页 |
| ·B样条插值表示物体的轮廓 | 第54-58页 |
| ·B样条的定义 | 第54页 |
| ·对轮廓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 第54-56页 |
| ·对轮廓数据的采样 | 第56-58页 |
| ·动态轮廓模型的原理和GVF动态轮廓模型 | 第58-61页 |
| ·动态轮廓模型的原理 | 第58-60页 |
| ·GVF Snake模型 | 第60-61页 |
| ·动态轮廓模型获取颗粒轮廓 | 第61-67页 |
| ·动态轮廓模型初始轮廓的获取 | 第61-63页 |
| ·采用GVF动态轮廓模型获取颗粒的轮廓 | 第63-67页 |
| ·颗粒轮廓的自由曲线逼近 | 第67-74页 |
| ·能量法进行颗粒曲线的光顺 | 第67-70页 |
| ·对轮廓数据的采样 | 第70-71页 |
| ·周期非均匀B样条曲线逼近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四章 复合材料的三维拓扑重构 | 第76-94页 |
| ·序列图像的初步配准 | 第77-83页 |
| ·不变矩 | 第77-81页 |
| ·基于不变矩的配准 | 第81-83页 |
| ·图像的整体配准 | 第83-86页 |
| ·基于最大熵和互信息最大化的点配准 | 第84-85页 |
| ·配准结果 | 第85-86页 |
| ·相邻图像间距的测定 | 第86-91页 |
| ·水平集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86-87页 |
| ·测地线主动轮廓 | 第87-89页 |
| ·水平集数值实现的窄带方法 | 第89页 |
| ·利用维式显微硬度仪测量层间距的原理 | 第89-91页 |
| ·利用测地线动态轮廓来测量两层图像的层间距 | 第91页 |
| ·颗粒的拾取 | 第91-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五章 复合材料的几何重构 | 第94-103页 |
| ·序列样条曲线的相容 | 第94-99页 |
| ·柔性间距 | 第95-96页 |
| ·节点插入 | 第96-97页 |
| ·在逼近条件下的序列轮廓公共节点矢量的确定 | 第97-98页 |
| ·逼近条件下的依据公共节点矢量的轮廓 | 第98-99页 |
| ·颗粒构建及颗粒显示 | 第99-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六章 基于真实微观结构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103-113页 |
| ·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 | 第103-105页 |
| ·利用分析结构模型计算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 | 第105-106页 |
| ·利用基于微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 | 第106-110页 |
| ·仿真模型 | 第109页 |
| ·仿真结果 | 第109-110页 |
| ·实验与仿真结果的分析讨论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6-12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