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清末财政改革概况 | 第16-22页 |
一、清末财政改革的背景 | 第16-18页 |
(一)财政的入不敷出 | 第16-17页 |
(二)中央与地方财权的矛盾 | 第17-18页 |
二、清政府集财权于中央的措施 | 第18-22页 |
(一)中央财政部门的变革 | 第18-19页 |
(二)全国清理财政的展开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清末察哈尔地区的清理财政及成效 | 第22-32页 |
一、清末财政改革前的察哈尔 | 第22-25页 |
(一)清政府对察哈尔的行政设置 | 第22-23页 |
(二)察哈尔清理财政的背景 | 第23-25页 |
二、察哈尔清理财政的过程 | 第25-29页 |
(一)察区清理财政之困难 | 第25-26页 |
(二)察哈尔的清理财政内容 | 第26-29页 |
三、归绥道四厅的收支状况 | 第29-32页 |
(一)丰、宁、兴、陶四厅收入款说明 | 第30-31页 |
(二)丰、宁、兴、陶四厅支出款说明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民初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的财政 | 第32-54页 |
一、民初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的财政介绍 | 第32-36页 |
(一)民初财政体制的演变及财政概况 | 第32-34页 |
(二)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的财政状况 | 第34-36页 |
二、民初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的财政结构分析 | 第36-48页 |
(一)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的垦务、税捐、银行 | 第37-42页 |
(二)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的军费、工程费、司法费、旗务费 | 第42-48页 |
三、地方自筹项之教育、警察、实业费用 | 第48-54页 |
(一)警察 | 第49-50页 |
(二)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民国六、七年的教育状况 | 第50-52页 |
(三)实业的开办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察哈尔省之财政 | 第54-65页 |
一、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简况 | 第54-57页 |
(一)政府财政制度的整顿 | 第55-56页 |
(二)地方税收收入 | 第56-57页 |
二、察哈尔省财政体制的现代化 | 第57-61页 |
(一)察哈尔省之各县地方的田赋收入 | 第58-59页 |
(二)察哈尔省的税捐 | 第59-60页 |
(三)察哈尔省的杂收入 | 第60-61页 |
(四)察哈尔省全年岁出 | 第61页 |
三、口北六县地方的财政收支情况——以1932年为例 | 第61-65页 |
(一)口北六县之财政 | 第62-63页 |
(二)1933年之后的政策变化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民国六年岁入岁出预算表(原表)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