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史观双重维度研究--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评析的视角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 第15-26页 |
·产生的背景 | 第15-18页 |
·“创造性破坏”的时代 | 第15-17页 |
·人本主义思潮的盛行 | 第17-18页 |
·发轫的理论依托 | 第18-20页 |
·“马克思的再发现” | 第19页 |
·马克思哲学的新定位 | 第19-20页 |
·发展的主要流派 | 第20-23页 |
·早期思想家们的人本主义的萌芽 | 第21-22页 |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文化批判” | 第22-23页 |
·萨特存在主义的“理论视域融合”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 | 第26-34页 |
·形成的背景 | 第26-28页 |
·“评价斯大林”的时代 | 第26-27页 |
·科学主义思潮的涌动 | 第27-28页 |
·建构的理论依据 | 第28-29页 |
·马克思的“认识论断裂” | 第28-29页 |
·马克思的“科学辩证法” | 第29页 |
·发展的主要流派 | 第29-32页 |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 | 第29-31页 |
·德拉·沃尔佩的新实证主义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唯物史观不同解读思路的成因与理论启示 | 第34-46页 |
·“人本”与“科学”不同解读之争 | 第34-36页 |
·“人本”与“科学”不同解读缘由 | 第36-39页 |
·马克思唯物史观不同解读的理论启示 | 第39-46页 |
·“主体选择性”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 | 第39-41页 |
·“历史决定性”是唯物史观的根本特征 | 第41-42页 |
·马克思唯物史观双重维度的辩证统一 | 第42-46页 |
第五章 唯物史观双重维度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 第46-52页 |
·“以人为本是核心”彰显了发展的主体维度 | 第46-48页 |
·发展必须依靠人民 | 第46-47页 |
·发展的目的为了人民 | 第47-48页 |
·“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了发展的历史维度 | 第48-50页 |
·一心一意去谋发展 | 第48-49页 |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第49-50页 |
·科学发展观与唯物史观在双重维度上的契合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6页 |
注释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