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乙烯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乙烯的用途 | 第12-13页 |
·乙烯工业现状 | 第13-14页 |
·乙烯发展趋势及面临挑战 | 第14-15页 |
·乙烯工艺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蒸汽热裂解工艺 | 第15页 |
·催化裂化工艺 | 第15页 |
·煤制烯烃工艺 | 第15-16页 |
·乙烯裂解原料分析 | 第16-17页 |
·我国乙烯裂解原料概况 | 第16页 |
·加氢裂化尾油性质及利用现状 | 第16页 |
·废弃油脂性质及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烯原料裂解机理 | 第17-21页 |
·自由基反应机理 | 第17-20页 |
·分子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结构导向集总方法构建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21-22页 |
·结构导向集总方法的结构向量 | 第21-22页 |
·结构导向集总方法的反应规则 | 第22页 |
·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和传统集总方法的区别 | 第22页 |
·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32页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24-27页 |
·主要原料 | 第24-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主要仪器及装置 | 第27-29页 |
·乙烯原料蒸汽裂解工艺及装置 | 第27-2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原料分析方法 | 第29页 |
·气相产物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液相产物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裂解产物收率的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第3章 乙烯原料裂解结构导向集总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32-46页 |
·乙烯裂解原料组成分子模拟 | 第32-38页 |
·确定乙烯裂解原料的结构单元 | 第32-34页 |
·结构向量描述分子 | 第34-38页 |
·裂解反应规则 | 第38-42页 |
·石油烃类的裂解反应规则 | 第38-40页 |
·脂肪酸类裂解反应规则 | 第40-42页 |
·裂解过程的反应动力学 | 第42-44页 |
·动力学方程的构建 | 第42页 |
·反应速率常数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分子反应过程模拟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乙烯原料蒸汽裂解小试装置可靠性验证 | 第46-51页 |
·乙烯原料蒸汽裂解小试装置与工业数据的对比性实验 | 第46-47页 |
·乙烯原料蒸汽裂解小试装置的评价试验 | 第47-49页 |
·乙烯原料蒸汽裂解小试装置稳定性考察 | 第47页 |
·不同工艺操作条件对石脑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乙烯原料裂解结构导向集总模型的评价 | 第51-57页 |
·反应速率常数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考察 | 第51-52页 |
·模型对乙烯原料蒸汽裂解小试装置的适用性考察 | 第52-56页 |
·模型对不同原料预测的准确性 | 第52-53页 |
·模型对工艺操作条件的适应性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乙烯原料裂解结构导向集总模型考察工艺条件和原料优化 | 第57-65页 |
·模型考察加氢裂化尾油工艺条件优化 | 第57-59页 |
·模型考察停留时间对加氢裂化尾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7页 |
·模型考察裂解温度对加氢裂化尾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7-58页 |
·模型考察水油比对加氢裂化尾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乙烯原料蒸汽裂解小试装置考察加氢裂化尾油工艺条件优化 | 第59-62页 |
·工艺操作条件对加氢裂化尾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9-61页 |
·模型计算值与小试试验优化工艺操作条件的实验值的比对 | 第61-62页 |
·模型优化石脑油中掺炼废弃油脂的掺炼比 | 第62-64页 |
·模型优化原料掺炼比 | 第62-63页 |
·模型计算值与小试试验优化原料掺炼比的比对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