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美国妇女参政研究(1920-2000)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2页
绪论第12-31页
 一、选题背景第12页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第12-14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0页
 四、研究方法第20-21页
 五、概念界定第21-23页
 六、社会性别:女性学研究的一个多维度视角第23-31页
第一章 从“局外人”到参与者—美国妇女参政的起步阶段第31-82页
 第一节 妇女参政的孕育时期第31-34页
 第二节 选举权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第34-42页
  一、妇女选举权效应的不同解读第35-37页
  二、女性政治影响力的提升第37-40页
  三、“妇女投票联盟”的诞生第40-42页
 第三节 突破传统社会性别:女性参与主流政治第42-56页
  一、“代表”与“临界量”:女性从政的关键词第42-45页
  二、女性介入政党活动第45-47页
  三、女性在政府机构中的直接参政第47-56页
 第四节 妇女参政群体的扩展第56-68页
  一、南方妇女参政第57-60页
  二、黑人妇女参政第60-64页
  三、右翼妇女参政第64-68页
 第五节 选举权对提升女性参政地位的局限性第68-79页
  一、传统社会性别全面掣肘女性参政第68-71页
  二、低投票率延续传统社会性别第71-73页
  三、“投票集团”是基于社会性别的虚幻假设第73-76页
  四、女权组织对社会性别平等的不同理解第76-79页
 小结第79-82页
第二章 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美国妇女参政的发展阶段第82-140页
 第一节 50 年代的妇女参政第82-92页
  一、女性就业对传统社会性别的突破第82-85页
  二、外出就业对女性参政能力的提升第85-87页
  三、女性在政府机构中的政治参与第87-89页
  四、传统社会性别对女性参政的制约第89-92页
 第二节 女权运动与反女权运动第92-114页
  一、民权运动: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催化剂第93-98页
  二、第二次女权运动:全面突破传统社会性别第98-104页
  三、女权运动的综合社会影响力第104-108页
  四、反女权主义运动:对传统社会性别的固守第108-114页
 第三节 女性从政地位的逐步提升第114-137页
  一、妇女组织:女性从政的助推器第114-116页
  二、女性在政党中地位的提升第116-118页
  三、女性从政价值的日益显现第118-133页
  四、女性从政的制约因素第133-137页
 小结第137-140页
第三章 从配角到主角的身份转换—美国妇女参政的升华阶段第140-193页
 第一节 发展与挑战:80 年代的妇女参政第140-153页
  一、女性政党地位和政党归属感的演变第140-144页
  二、里根时期女性从政事业的发展与挑战第144-149页
  三、美国民众社会性别观的积极转变第149-151页
  四、隐性性别歧视的消除第151-153页
 第二节 女性从政地位的升华第153-172页
  一、女性在立法机构地位的突破第153-163页
  二、女性在行政机构作用的升华第163-166页
  三、女性在司法机构有所作为第166-170页
  四、隐性歧视仍然制约着女性从政第170-172页
 第三节 女性对美国政治权力运行模式的影响第172-185页
  一、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权力”第172-175页
  二、女性参政趋势之演变第175-180页
  三、白宫:女性从政之路的又一挑战第180-183页
  四、第三次女权运动:妇女参政的新动向第183-185页
 第四节 妇女参政与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第185-190页
  一、赋权妇女推动美国民主制度发展第185-188页
  二、妇女参政加速美国民主制度完善第188-190页
 小结第190-193页
结语第193-202页
 一、后选举权时期妇女参政的成就与特征第193-194页
 二、社会性别观与妇女参政的互为影响与推动第194-196页
 三、美国妇女参政地位提升的理论基础第196-197页
 四、美国妇女在 21 世纪的参政展望第197-199页
 五、美国妇女参政历程对我国妇女参政事业的启示第199-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与现实:俄罗斯东进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莫言英译作品美国译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