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1.前言 | 第17-28页 |
·类黄酮(flavonoid) | 第17-18页 |
·黄酮醇(flavonol) | 第17-18页 |
·花青苷(anthocyanins) | 第18页 |
·原花青苷(proanthocyanins) | 第18页 |
·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 | 第18-20页 |
·查尔酮合成酶(CHS) | 第19页 |
·查尔酮异构酶(CHI) | 第19页 |
·黄烷酮3-羟化酶(F3H) | 第19页 |
·二羟基黄酮醇还原酶(DFR) | 第19-20页 |
·花色素合成酶(ANS)和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UFGT) | 第20页 |
·花青苷还原酶(ANR)和无色花青苷还原酶(LAR) | 第20页 |
·影响花青苷合成的因子 | 第20-24页 |
·光对花青苷合成的调控 | 第20-22页 |
·温度对花青苷合成的调控 | 第22页 |
·糖对花青苷的调控 | 第22-23页 |
·植物激素对花青苷的调控 | 第23-24页 |
·JA对花青苷合成的调控 | 第23页 |
·其他激素对花青苷代谢的调控 | 第23-24页 |
·调控花青苷合成的转录因子 | 第24-25页 |
·MYB转录因子 | 第24页 |
·bHLH转录因子 | 第24-25页 |
·WD40蛋白 | 第25页 |
·WD40-bHLH-MYB蛋白复合体调控花青苷的合成 | 第25-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8-55页 |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菌株 | 第28页 |
·载体 | 第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酶、抗生素、各种化学药品及生化试剂 | 第28-29页 |
·PCR引物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30页 |
·抗生素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55页 |
·植物组织总RNA提取 | 第30-31页 |
·cDNA第一链合成 | 第31-32页 |
·PCR扩增 | 第32页 |
·回收PCR产物 | 第32-33页 |
·连接反应 | 第33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和转化 | 第33-34页 |
·测序 | 第34页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质粒DNA的酶切 | 第35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7页 |
·MdTTG1、MdMYB9、MdMYB11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构建MdTTG1、MdMYB9、MdMYB11-GFP表达载体 | 第36页 |
·pGEX-MdbHLH3、bHLH33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37页 |
·pET32a-MdMYB9、MdMYB1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页 |
·双分子荧光(BiFC)互补载体pSPYNE-MdbHLH3和pSPYCE-MdTTG1的构建 | 第37页 |
·酵母双杂交载体MdTTG1、MdbHLH3、MdMYB9和MdMYB11的构建 | 第37页 |
·MdMYB9、MdMYB11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37页 |
·MdMYB9、MdMYB11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页 |
·pMdANR::GUS载体构建 | 第37页 |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37-38页 |
·植物材料的准备及转化 | 第38-40页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38-39页 |
·苹果王林愈伤组织的培养 | 第39页 |
·拟南芥转化 | 第39-40页 |
·洋葱内表皮转化 | 第40页 |
·苹果愈伤组织的转化 | 第40页 |
·植物DNA的提取 | 第40-41页 |
·花青苷测定 | 第41页 |
·花青苷测定原理 | 第41页 |
·花青苷提取步骤 | 第41页 |
·原花青苷染色与测定 | 第41-42页 |
·组织化学染色 | 第41-42页 |
·原花青苷含量测定 | 第42页 |
·蛋白技术 | 第42-52页 |
·原核表达MdMYB9、MdMYB11、MdbHLH3、MdbHLH33蛋白 | 第42页 |
·MdMYB9、MdMYB11、MdbHLH3、MdbHLH33蛋白存在状态检测 | 第42页 |
·MdMYB9、MdMYB11、MdbHLH3、MdbHLH33蛋白的变性复性 | 第42-43页 |
·透析袋的处理 | 第43页 |
·试剂配制 | 第43页 |
·蛋白变性复性 | 第43页 |
·MdMYB9、MdMYB11、MdbHLH3、MdbHLH33蛋白的纯化 | 第43-44页 |
·MdMYB9、MdMYB11-HIS蛋白纯化 | 第43-44页 |
·MdbHLH3、MdbHLH33-GST蛋白纯化 | 第44页 |
·Pull-Down | 第44页 |
·考马斯亮蓝染色 | 第44-45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45-46页 |
·Western分析蛋白 | 第46页 |
·转膜(本实验采用湿转法) | 第46页 |
·WesternBlot(WB) | 第46页 |
·酵母双杂 | 第46-49页 |
·试剂配制 | 第46-48页 |
·酵母双杂交步骤 | 第48-49页 |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 第49-52页 |
·所需试剂 | 第49-50页 |
·染色质交联 | 第50-52页 |
·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52-55页 |
·X-Gluc溶液配制 | 第52页 |
·GUS染色液的配制 | 第52页 |
·GUS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52-54页 |
·GUS蛋白的提取 | 第52页 |
·GUS蛋白提取液蛋白含量测定(Bradford法) | 第52-53页 |
·GUS酶活反应 | 第53页 |
·荧光的测定 | 第53页 |
·酶活力计算 | 第53-54页 |
·植物总蛋白的提取 | 第54-5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81页 |
·WBM蛋白复合体成员MdTTG1基因功能鉴定 | 第55-62页 |
·低温紫外处理促进苹果果实花青苷积累 | 第55页 |
·苹果果实处理 | 第55页 |
·苹果果皮花青苷的测定 | 第55页 |
·MdTTG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55-56页 |
·MdTTG1基因的克隆 | 第55页 |
·MdTTG1基因时空表达分析 | 第55-56页 |
·MdTTG1基因在果实着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 第56页 |
·MdTTG1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56-57页 |
·MdTTG1转基因拟南芥促进花青苷积累 | 第57-58页 |
·MdTTG1与MdbHLH3、MdbHLH33互作 | 第58-60页 |
·酵母双杂证明MdTTG1与bHLH互作 | 第58-59页 |
·诱饵蛋白自主激活活性检测 | 第58-59页 |
·酵母双杂检测WD40蛋白与MYB、bHLH的互作 | 第59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验证互作 | 第59-60页 |
·载体构建 | 第59页 |
·结果检测 | 第59-60页 |
·ChIP-PCR检测MdTTG1对花青苷合成结构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 第60-62页 |
·MdMYB9、MdMYB11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 | 第62-78页 |
·JA处理促进果实着色 | 第62-63页 |
·JA响应R2R3MYB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63-64页 |
·MdMYB9和MdMYB11序列分析 | 第64页 |
·MdMYB9与MdMYB11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64-65页 |
·MdMYB1、MdMYB9和MdMYB11基因JA响应分析 | 第65-66页 |
·MdMYB9和MdMYB11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6-67页 |
·MdMYB9、MdMYB11与MdbHLH3、MdbHLH33、MdTTG1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67-69页 |
·酵母双杂证明MdMYB9、MdMYB11与MdbHLH3、MdbHLH33互作 | 第67-68页 |
·诱饵蛋白自主激活活性检测 | 第67页 |
·酵母双杂检测MdMYB9、MdMYB11蛋白与WD40、bHLH的互作 | 第67-68页 |
·Pull-Down实验验证MdMYB9、MdMYB11与MdbHLH3、MdbHLH33互作 | 第68-69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及纯化 | 第68页 |
·Pull-Down分析 | 第68-69页 |
·MdMYB9和MdMYB11病毒载体处理愈伤组织 | 第69-70页 |
·MdMYB9、MdMYB11稳定转化愈伤组织 | 第70-77页 |
·MdMYB9、MdMYB11表达载体构建及愈伤组织转化 | 第70页 |
·MdMYB9、MdMYB11过量表达提高类黄酮相关基因表达 | 第70-71页 |
·MdMYB9、MdMYB11过量表达促进花青苷的积累 | 第71-72页 |
·MdMYB9、MdMYB11过量表达促进愈伤组织原花青苷的积累 | 第72-74页 |
·MdMYB9、MdMYB11对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 第74-77页 |
·JA处理上调转基因愈伤类黄酮代谢途径结构基因表达 | 第74页 |
·ChIP-PCR验证MdMYB9、MdMYB11对下游结构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 第74-76页 |
·JA处理增强MdMYB9与MdMYB11对各结构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 第76-77页 |
·MdMYB9与MdMYB11正调控proANR::GUS的表达 | 第77-78页 |
·JAZ蛋白与MdbHLH3互作调控MdMYB9和MdMYB11表达 | 第78-81页 |
·MdJ2与MdbHLH3互作 | 第78-79页 |
·MdbHLH3提高MdMYB9与MdMYB11的表达 | 第79-80页 |
·JA调控类黄酮代谢工作模型 | 第80-81页 |
4 讨论 | 第81-85页 |
·MdTTG1参与调控花青苷合成 | 第81页 |
·MdTTG1与MdbHLH3、MdbHLH33互作 | 第81-82页 |
·MdMYB9和MdMYB11受JA诱导并且正调控花青苷及原花青苷的合成 | 第82页 |
·MdMYB9和MdMYB11能够与MdbHLH3及MdbHLH3互作 | 第82-83页 |
·JA增强MdMYB9和MdMYB11对花青苷及原花青苷合成结构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 第83页 |
·MdMYB9和MdMYB11参与JA调控的苹果果实着色 | 第83页 |
·MdbHLH3调控MdMYB9和MdMYB11基因表达 | 第83-84页 |
·MdMYB9和MdMYB11基因功能多样性 | 第84-85页 |
5 结论 | 第85-8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86-100页 |
附录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