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1页 |
1 引言 | 第21-33页 |
·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保护性耕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农田土壤质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23-26页 |
·施肥措施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26-27页 |
·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27页 |
·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 第27-29页 |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7-28页 |
·秸秆还田对农田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 第28页 |
·秸秆还田对农田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 第28-29页 |
·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 | 第29页 |
·农田土壤的固碳研究 | 第29-30页 |
·农业生产对碳循环的影响 | 第30-31页 |
·农业生产碳投入对碳循环的影响 | 第30页 |
·农业生产的减排措施 | 第30-31页 |
·农田生态系统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42页 |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5-41页 |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 第35-36页 |
·作物籽粒、秸秆产量和根茬产量的测定 | 第36页 |
·作物籽粒及秸秆、根茬营养物质和能值的测定 | 第36-37页 |
·作物秸秆农田腐解速率的测定方法 | 第37页 |
·生产资料投入的测定及方法 | 第37-39页 |
·温室气体的测定方法 | 第39-41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105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固碳的动态变化 | 第42-57页 |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土壤容重的动态变化 | 第42-47页 |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 第42-44页 |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的动态变化 | 第44-46页 |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容重的动态变化 | 第46-47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容重变化的影响 | 第47-50页 |
·耕作方式转变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 第48-49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土壤容重、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50-54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52-54页 |
·2010-2012 年间保护性耕作农田 0-40 cm 土层土壤固碳量统计 | 第54-55页 |
·2010-2012 年不同耕作方式及转变下农田 0-40 cm 土壤固碳量 | 第54页 |
·2011-2012 年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 0-40 cm 土层的土壤固碳量 | 第54-55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土壤碳氮比的动态变化 | 第55-57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及转变下农田 0-40 cm 土层土壤碳氮比的动态变化 | 第55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土壤碳氮比的影响 | 第55-57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作物固碳特点 | 第57-65页 |
·不同处理的农田作物籽粒产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不同处理的农田作物秸秆产量的测定 | 第58-59页 |
·不同处理的农田作物根茬产量的测定 | 第59-60页 |
·不同处理的农田秸秆还田量的测定 | 第60页 |
·作物秸秆及籽粒含碳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作物固碳量和秸秆还田碳量清单 | 第61-63页 |
·不同试验处理的农田作物固碳量清单 | 第61-62页 |
·不同试验处理的农田作物秸秆还田碳量的清单 | 第62-63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作物秸秆腐解速率的测定 | 第63-65页 |
·小麦秸秆及根茬腐解速率的测定 | 第63-64页 |
·玉米秸秆及根茬腐解速率的测定 | 第64-65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呼吸的碳循环特点 | 第65-75页 |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农田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 | 第65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65-67页 |
·免耕转深松农田的土壤呼吸动态变化 | 第65-66页 |
·耙耕、旋耕转深松的农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 | 第66-67页 |
·免耕转深松麦田的日土壤呼吸动态变化 | 第67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土壤呼吸的变化 | 第67-70页 |
·小麦田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 第67-68页 |
·小麦田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规律 | 第68-69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玉米田的土壤呼吸动态变化 | 第69-70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玉米田土壤呼吸的日变化 | 第70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年排放量统计 | 第70-71页 |
·不同耕作方式及耕作方式转变下土壤呼吸的年排放量 | 第70-71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呼吸的年排放量 | 第71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 | 第71-75页 |
·小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 | 第71-73页 |
·小麦生长短期内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 | 第73-75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生产投入对碳循环的影响 | 第75-78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农田生产机械投入量的统计 | 第75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作物生产资料的碳投入量统计 | 第75-76页 |
·麦-玉两熟农田生产的作物经济效益分析 | 第76页 |
·麦-玉两熟作物生产的碳投入量统计 | 第76-78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特点 | 第78-94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特点 | 第78-80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甲烷吸收的动态变化 | 第78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农田 CO_2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 | 第78-79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农田 N_2O 气体的季节排放特点 | 第79-80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影响 | 第80-86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甲烷气体吸收的影响 | 第80-81页 |
·耕作方式转变下甲烷的日吸收变化特点 | 第81-82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二氧化碳气体季节排放的影响 | 第82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二氧化碳气体日排放的影响 | 第82-84页 |
·耕作方式转变对 N_2O 气体季节排放的影响 | 第84页 |
·耕作方式转变下小麦田 N_2O 气体的日排放特点 | 第84-86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特点 | 第86-90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 CH_4气体吸收的季节动态变化 | 第86-88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 CO_2的排放特点 | 第88-89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 N_2O 气体的排放特点 | 第89-90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 | 第90-91页 |
·不同耕作方式及耕作方式转变下农田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 | 第90-91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 | 第91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 CH_4气体吸收的影响因素 | 第91-94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还田效果分析及还田量的确定 | 第94-99页 |
·不同部位的玉米秸秆营养成份分析 | 第94页 |
·不同部位的玉米秸秆各部位能量值分析 | 第94-95页 |
·不同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95-97页 |
·不同留茬高度的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95页 |
·不同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 第95-96页 |
·不同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的影响 | 第96-97页 |
·不同留茬高度的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97页 |
·不同留茬高度的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97-98页 |
·不同高度的秸秆营养成分、能量值和还田效应分析 | 第98-99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碳循环规律的评价 | 第99-105页 |
·不同试验处理下农田作物生产的碳效率 | 第99-102页 |
·保护性耕作及耕作方式转变下农田碳的生产效率 | 第99页 |
·保护性耕作及耕作方式转变下农田碳的经济效率 | 第99-100页 |
·保护性耕作及耕作方式转变下农田碳的生态效率 | 第100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作物生产的碳效率 | 第100-101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碳的经济效率 | 第101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作物生态效率 | 第101-102页 |
·不同试验处理下碳循环规律的研究 | 第102-103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碳循环规律的研究 | 第102页 |
·耕作方式转变下秸秆全量还田下碳循环规律的研究 | 第102-103页 |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碳循环规律的研究 | 第103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不同处理的碳生态足迹 | 第103-105页 |
4 讨论 | 第105-118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固碳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105-106页 |
·不同处理方式下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变化 | 第105页 |
·不同处理方式下农田土壤的碳氮比动态变化 | 第105-106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农田作物的固碳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106-107页 |
·不同处理的作物籽粒产量的变化特点 | 第106页 |
·不同处理的作物秸秆及根茬产量的年度变化 | 第106-107页 |
·不同处理的还田作物秸秆及根茬腐解规律 | 第107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农田土壤呼吸对碳循环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 第107页 |
·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特点 | 第107-108页 |
·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 | 第108-109页 |
·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年碳排放特点 | 第109页 |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农田生产的碳循环规律及调控 | 第109-110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碳循环规律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 CH_4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 第110-112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 N_2O 排放特点 | 第112-113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 CO_2排放的变化特点 | 第113-114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不同处理的温室效应评价 | 第114页 |
·不同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效果和综合利用 | 第114-115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碳循环规律的评价和调控 | 第115-118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碳效率和调控 | 第115-116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碳循环规律和调控 | 第116-117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碳循环评价 | 第117-118页 |
5 结论 | 第118-121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固碳规律及调控 | 第118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作物的固碳规律及调控 | 第118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土壤呼吸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118页 |
·保护性耕作下农田生产投入对碳循环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119-120页 |
·CH_4的排放及影响因素 | 第119页 |
·N_2O 的排放及影响因素 | 第119页 |
·CO_2的排放及影响因素 | 第119-120页 |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的确定 | 第120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碳循环规律和碳效率 | 第120-121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生产的碳效率 | 第120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碳循环规律 | 第120页 |
·保护性耕作农田的碳生态足迹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