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述 | 第11-14页 |
·国内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研究概要 | 第11-12页 |
·农村金融对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支持领域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小结 | 第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结构与内容 | 第15页 |
·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 第15-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现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矛盾分析 | 第16页 |
·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 | 第16-17页 |
·农村金融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 第17页 |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17页 |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17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7页 |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主要模式 | 第17-20页 |
·“龙头企业”模式 | 第17-19页 |
·“合作社”模式 | 第19页 |
·“家庭农场”模式 | 第19-20页 |
3 发达国家及地区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农村金融支持 | 第20-27页 |
·美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与农村金融支持 | 第20-22页 |
·美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 | 第20-21页 |
·美国农业的金融支持 | 第21-22页 |
·日本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与农村金融支持 | 第22-24页 |
·日本农业生产组织方式 | 第22-23页 |
·日本农业的金融支持 | 第23-24页 |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 第24-25页 |
·欧盟农业生产组织方式 | 第24页 |
·欧盟农业的金融支持 | 第24-25页 |
·借鉴与启示 | 第25-27页 |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共性 | 第25-26页 |
·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启示 | 第26-27页 |
4 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金融支持现状 | 第27-33页 |
·湖北省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现状 | 第27-29页 |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 第27-28页 |
·湖北省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现状 | 第28-29页 |
·金融的发展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重要性 | 第29-30页 |
·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金融支持现状 | 第30-33页 |
·“龙头企业”模式的金融支持现状 | 第30-32页 |
·“合作社”模式的金融支持现状 | 第32-33页 |
·“家庭农场”模式的金融支持现状 | 第33页 |
5 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金融支持问题分析 | 第33-37页 |
·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发展农村龙头企业,需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信贷供与求之间的矛盾 | 第34页 |
·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机制、服务质量、政府政策扶持等领域发展滞后问题 | 第34-35页 |
·发展农村龙头企业就必须先解决其发展的经济障碍 | 第35页 |
·合作社的金融支持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农村合作社由于自身发展存在缺陷,难以吸引金融机构 | 第35-36页 |
·合作社缺乏相应的抵押物,使得融资渠道不畅 | 第36页 |
·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脆弱性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两者之间存在矛盾,这样容易导致合作社被忽略 | 第36页 |
·农村缺乏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转移机制,使得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大 | 第36页 |
·家庭农场的相关金融支持方面的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6 金融支持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政策建议 | 第37-44页 |
·湖北省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转变方向及选择 | 第37-39页 |
·湖北省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转变方向 | 第37-38页 |
·湖北省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38-39页 |
·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支持 | 第39-40页 |
·健全政策性金融体系,提升农发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支持力度 | 第39-40页 |
·深化合作金融改革,加快商业金融组织改造。提高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生产组织能力 | 第40页 |
·农业生产组织中的“银保互动”机制 | 第40-44页 |
·“银保互动”的模式探讨 | 第41页 |
·“现代农业生产组织+贷款机构+保险公司”模式 | 第41-42页 |
·“信用担保机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贷款机构+保险公司”模式 | 第42-43页 |
·“农业龙头企业+农户+贷款机构+保险公司”模式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