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的基本法理 | 第13-29页 |
一、 网络民意的含义、特征及运行机制 | 第13-20页 |
(一) 民意及网络民意的含义 | 第13-15页 |
(二) 网络民意的特征 | 第15-18页 |
(三) 网络民意的运行机制 | 第18-20页 |
二、 网络民意的发展与原因 | 第20-26页 |
(一) 网络民意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 第20-23页 |
(二) 网络民意兴起的缘由 | 第23-26页 |
三、 司法公正的概述 | 第26-29页 |
(一) 司法公正的涵义 | 第26-27页 |
(二) 司法公正的评价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网络民意对司法公正影响 | 第29-41页 |
一、 网络民意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 | 第29-32页 |
(一) 网络民意为司法公正提供合法性基础 | 第29-30页 |
(二) 网络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司法公正免于权力的干扰 | 第30页 |
(三) 网络民意可以督促司法官员的公正性 | 第30-31页 |
(四) 网络民意可以弥补形式司法公正的僵硬性缺陷 | 第31-32页 |
(五) 网络民意可以促进司法公正的提前实现 | 第32页 |
二、 网络民意对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 | 第32-37页 |
(一) 造成司法的不公 | 第33-34页 |
(二) 影响司法的独立性 | 第34-35页 |
(三) 一定程度上促使权力干预司法 | 第35页 |
(四) 导致法律“软化”现象 | 第35-36页 |
(五) 司法的尊严被侵蚀 | 第36页 |
(六) 加大了冤假错案出现的可能性 | 第36-37页 |
三、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的关系问题 | 第37-41页 |
(一)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 第37-38页 |
(二) 社会稳定与司法稳定的关系 | 第38-39页 |
(三) 司法裁判的合法性与合法律性的关系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冲突 | 第41-51页 |
一、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形式与实例分析 | 第41-45页 |
(一)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形式 | 第41-43页 |
(二)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实例分析 | 第43-45页 |
二、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相互冲突的原因分析 | 第45-51页 |
(一) 网络民意对司法公正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 第45-48页 |
(二) 司法公正与网络民意相冲突的原因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建立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的平衡机制 | 第51-60页 |
一、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平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 第51-54页 |
(一)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平衡的基本原则 | 第51-52页 |
(二)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平衡的基本目标 | 第52-54页 |
二、 美国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关系的经验考察 | 第54-56页 |
(一) 美国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关系处理的经验考察 | 第54-55页 |
(二) 美国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良性关系的经验启示 | 第55-56页 |
三、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平衡机制的具体设想 | 第56-60页 |
(一) 网络民意进入司法的引导机制 | 第56-58页 |
(二) 网络民意聚焦下的司法公正机制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