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稀土元素简介 | 第9页 |
·稀土元素的生物安全性 | 第9-14页 |
·稀土元素与自由基关系 | 第9-10页 |
·稀土元素与 DNA 作用 | 第10-14页 |
·稀土对基因的诱发突变 | 第14-15页 |
·DNA 氧化损伤标志物 8-羟基鸟嘌呤 | 第15-19页 |
·DNA 氧化标志物 | 第15-17页 |
·8-羟基鸟嘌呤 | 第17-18页 |
·8-羟基鸟嘌呤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稀土元素的其他生物效应 | 第19-21页 |
·稀土元素的抑菌作用 | 第19-20页 |
·稀土元素的剂量效应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22-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2-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实验用菌株及培养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8-羟基鸟嘌呤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29-41页 |
·色谱条件 | 第29-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标准液配制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检测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8-羟基鸟嘌呤存在部位的确定 | 第31-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色谱条件 | 第32页 |
·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 | 第32页 |
·细胞培养液中的 8-OHdG 检测方法 | 第32页 |
·细胞液中的 8-OHdG 检测方法 | 第32-33页 |
·DNA 分子中的 8-OHdG 检测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稀土对枯草杆菌的 8-羟基鸟嘌呤含量的影响 | 第41-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稀土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浓度 | 第41页 |
·稀土对枯草杆菌 8-OHdG 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50页 |
·稀土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42-45页 |
·基因组 DNA 电泳及浓度检测结果 | 第45-47页 |
·8-OHdG 标准曲线 | 第47页 |
·三种稀土对 8-OHdG 含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稀土对 DNA 的 8-羟基鸟嘌呤含量的影响 | 第51-62页 |
·药品与仪器 | 第51页 |
·实验药品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色谱条件 | 第51页 |
·ctDNA 溶液加入稀土并水解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61页 |
·标准曲线 | 第52-53页 |
·C、G、T、A 四个碱基及其混合液色谱图 | 第53-54页 |
·不同浓度 Nd~(3+)、Gd~(3+)和 La~(3+)对 8-OHdG 和鸟嘌呤含量的影响 | 第54-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稀土与 DNA 及碱基作用的研究 | 第62-73页 |
·药品与仪器 | 第62页 |
·实验药品 | 第62页 |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色谱条件 | 第62页 |
·dG 溶液中加入稀土并水解 | 第62页 |
·在 C、G、T 和 A 溶液中加入稀土后 HPLC-UV 检测 | 第62-63页 |
·紫外光谱测定 | 第63页 |
·ctDNA 粘度测定 | 第6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71页 |
·不同浓度稀土离子对 dG 的影响 | 第63-67页 |
·不同浓度稀土离子对四种碱基的影响 | 第67-69页 |
·ctDNA 的紫外光谱 | 第69-71页 |
·ctDNA 粘度变化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页 |
·建议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介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