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异化有悖于国民素质均衡发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及理论依据 | 第13-23页 |
·消费异化的本质内涵 | 第13-16页 |
·人与商品主客体关系颠倒 | 第13-14页 |
·符号价值替代传统的使用价值 | 第14-15页 |
·占有还是生存的重新选择 | 第15-16页 |
·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 第16-17页 |
·消费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生产力 | 第16页 |
·消费成为人们满足需要的唯一方式 | 第16-17页 |
·消费异化的理论溯源 | 第17-23页 |
·马克思关于人的消费思想概述 | 第17-18页 |
·当代西方消费异化理论研究述评 | 第18-23页 |
第二章 国民素质均衡发展与消费的内在关系 | 第23-31页 |
·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内涵特征与结构 | 第23-27页 |
·国民素质均衡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 第23-25页 |
·国民素质均衡发展的基本结构 | 第25-27页 |
·消费需要是国民素质均衡发展的动力因素 | 第27-31页 |
·消费满足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 | 第27-28页 |
·消费是人占有自己本质的必要环节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消费异化与当代国民素质均衡发展的矛盾表现 | 第31-39页 |
·对人与自然和谐素质的影响及表现 | 第31-33页 |
·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 | 第31-32页 |
·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相矛盾 | 第32-33页 |
·对人与社会和谐素质的影响及表现 | 第33-35页 |
·消费异化违反社会公平原则 | 第33-34页 |
·消费成为衡量人们成功与否的标志 | 第34-35页 |
·对人与他人和谐素质的影响及表现 | 第35-36页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特征明显 | 第35页 |
·消费异化使人成为单一的“经济人” | 第35-36页 |
·对人与自身和谐素质的影响及表现 | 第36-39页 |
·人的主体性丧失 | 第36页 |
·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 第36-37页 |
·人失去价值理性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构建科学消费观,促进国民素质均衡发展 | 第39-47页 |
·正确引导精神文化消费 | 第39-41页 |
·提倡勤俭节约型消费 | 第41-42页 |
·塑造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 第42-44页 |
·唤醒人们在消费中的主体意识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