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干旱胁迫下ABA依赖型信号转导途径 | 第12-14页 |
·依赖于Ca~(2+)信号的途径 | 第12-13页 |
·不依赖Ca~(2+)信号的途径 | 第13-14页 |
·LEA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LEA基因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 第14-16页 |
·LEA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16页 |
·黄檗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转柽柳ThLEA3基因黄檗的抗渗透胁迫机理研究 | 第17-18页 |
·转ThLEA3黄檗的转录组分析 | 第18-19页 |
2 转ThLEA3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抗渗透胁迫机理研究 | 第19-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转基因黄檗的渗透胁迫处理 | 第20页 |
·渗透胁迫下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0-23页 |
·渗透胁迫下气孔开度的观察 | 第23页 |
·渗透胁迫下叶片中NO含量的测定 | 第23-25页 |
·气孔保卫细胞中NO和H202的荧光强度观察 | 第25页 |
·渗透胁迫下保卫细胞中H202的荧光观察及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渗透胁迫下保卫细胞中H_2O_2的流速 | 第26-27页 |
·保卫细胞中Ca~(2+)的荧光观察及气孔开度变化 | 第27-28页 |
·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保卫细胞中Ca~(2+)、K~+、H~+流速 | 第28-29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BA含量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ThLEA3转基因黄檗具有抗渗透胁迫能力 | 第29-30页 |
·渗透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30-32页 |
·渗透胁迫下ThLEA3转基因黄檗气孔关闭 | 第32-33页 |
·NO可能参与渗透胁迫下转ThLEA3黄檗气孔的关闭 | 第33-34页 |
·H_2O_2间接地参与渗透胁迫下转基因植株气孔的信号转导过程 | 第34-37页 |
·短时间的PEG6000、ABA、H_2O_2及SNP诱导气孔的关闭 | 第37-41页 |
·ThLEA3转基因黄檗的气孔关闭途径中胞内Ca~(2+)与K~+的关系 | 第41-42页 |
·胞质pH对转基因黄檗气孔关闭的影响 | 第42-43页 |
·该途径为ABA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3 转ThLEA3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转录组分析 | 第46-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植物材料 | 第46页 |
·黄檗总RNA的提取及Illumina测序步骤 | 第46页 |
·数据的分析 | 第46-4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4页 |
·测序量统计及组装结果 | 第50页 |
·Unigene的功能注释 | 第50-53页 |
·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参与ABA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在黄檗中的表达 | 第55-56页 |
·DNA复制的基因表达下调 | 第56-57页 |
·ABA、赤霉素(GA_3)及油菜素内酯基因的KEGG pathway途径分析 | 第57-63页 |
·RT-PCR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