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桦木论文--白桦论文

桦褐孔菌对木材不同腐朽阶段真菌群落研究及其人工栽培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8页
   ·桦褐孔菌第9-10页
     ·桦褐孔菌分类学地位及其名称第9页
     ·桦褐孔菌的分布第9页
     ·桦褐孔菌形态学特征第9-10页
   ·桦褐孔菌的研究现状第10-14页
     ·功能学研究第10-11页
     ·桦褐孔菌的营养生理学研究第11-13页
     ·桦褐孔菌的人工栽培研究第13-14页
   ·内生真菌(Endophyte)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4-15页
     ·内生真菌(Endophyte)第14-15页
     ·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第15页
   ·真菌鉴定技术的进展第15-17页
     ·传统真菌鉴定方法第15-16页
     ·生物技术在真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第16页
     ·真菌分子检测技术第16-17页
   ·研究发展趋势及研究意义第17-18页
2 桦褐孔菌不同腐朽阶段真菌群落研究第18-32页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实验材料第18页
     ·培养基第18页
     ·真菌的分离培养第18-19页
     ·真菌鉴定第19页
   ·结果与分析第19-30页
     ·健康白桦木的内生真菌分离结果第19页
     ·桦褐孔菌腐朽初期桦树内生真菌分离结果第19-21页
     ·桦褐孔菌腐朽中期白桦内生真菌分离结果第21-23页
     ·桦褐孔菌腐朽后期白桦内生真菌分离结果第23-25页
     ·桦褐孔菌定殖情况不同的内生真菌比较第25-27页
     ·发现新种薄齿霉Leptodontium xinganensis第27-28页
     ·发现中国新记录种浅灰树粉孢Oidiodendron griseum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桦褐孔菌生长特性及其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第32-43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实验材料与培养基第32页
     ·桦褐孔菌生长特性第32-33页
     ·桦褐孔菌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2页
     ·不同碳源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4页
     ·不同氮源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碳氮比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5-36页
     ·不同酸碱度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温度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7页
     ·在人工培养基上桦褐孔菌子实体的产生第37-38页
     ·菌株筛选结果第38页
     ·人工栽培结果第38-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3-47页
   ·结论第43-44页
     ·与桦褐孔菌相关的非致腐真菌多样性研究第43-44页
     ·桦褐孔菌生长特性及其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第44页
   ·讨论第44-47页
     ·关与桦褐孔菌腐朽白桦木不同时期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讨论.第44页
     ·关于桦褐孔菌腐朽白桦木的先驱微生物的讨论第44-45页
     ·桦褐孔菌生长特性及人工栽培的讨论第45-46页
     ·桦褐孔菌在人工培养基条件下子实体的产生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字航空像片样木的测树因子的估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OpenGL的地形与单株林木的三维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