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历史街区研究 | 第11-16页 |
·国外历史街区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历史街区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外具体案例分析 | 第14-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历史街区概念解析与城市更新 | 第20-26页 |
·历史街区及其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历史街区的概念 | 第20-21页 |
·相关概念阐释 | 第21-22页 |
·历史建筑 | 第21-22页 |
·历史地段 | 第22页 |
·城市肌理 | 第22页 |
·城市更新 | 第22-26页 |
·城市更新的概念 | 第22页 |
·城市更新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实践 | 第22-26页 |
·土地使用现状调查及利用 | 第22-23页 |
·社会生活现状分析,包括人口、户数、公共设施分布情况及规模及对策 | 第23-24页 |
·建构筑物现状及利用 | 第24页 |
·文物古迹现状分析及利用 | 第24页 |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 | 第24-25页 |
·街区环境的调查及利用 | 第25页 |
·城市水体,绿化调查及利用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大连历史街区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 | 第26-36页 |
·古代时期 | 第26-29页 |
·殖民时期 | 第29-34页 |
·英国统制时期 | 第29-30页 |
·沙俄统制时期 | 第30-31页 |
·日占时期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建国以后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大连历史街区当前发展状况 | 第36-41页 |
·发展状况 | 第36-38页 |
·建筑 | 第36页 |
·广场 | 第36-37页 |
·街区 | 第37页 |
·肌理 | 第37页 |
·文化遗产 | 第37-38页 |
·矛盾问题根源 | 第38-41页 |
·人口的急剧膨胀 | 第38页 |
·城市化的巨大压力 | 第38-39页 |
·街区老化和地产开发 | 第39页 |
·城市文化遗产和文脉缺乏认识 | 第39页 |
·城市改造方式的简单、机械,缺乏人性 | 第39-40页 |
·追求现代城市的意识和“政绩工程”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大连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与策略 | 第41-54页 |
·保护类型、范围与等级的划分 | 第41-43页 |
·保护类型的划分 | 第41页 |
·保护范围的划分 | 第41-42页 |
·保护等级的划分 | 第42-43页 |
·保护原则 | 第43-44页 |
·原真性 | 第43页 |
·整体性 | 第43页 |
·可读性 | 第43-44页 |
·可持续性 | 第44页 |
·维护生活及民俗的延续性 | 第44页 |
·保护模式与改造利用 | 第44-47页 |
·保护模式 | 第44-47页 |
·历史街区与新城区的协调关系 | 第44-45页 |
·历史街区新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 | 第45页 |
·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延续 | 第45-46页 |
·历史街区的维修和设施改善 | 第46页 |
·历史街区的绿化 | 第46-47页 |
·改造利用 | 第47页 |
·不同类型的保护方式 | 第47-54页 |
·历史建筑保护 | 第47-48页 |
·城市广场保护 | 第48-49页 |
·历史街区保护 | 第49-52页 |
·城市肌理保护 | 第52-53页 |
·文化遗产保护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