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RFM的数字化干扰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DRFM 的应用领域 | 第10-11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DRFM 技术 | 第12-26页 |
·DRFM 的基本原理 | 第12页 |
·DRFM 的量化方式 | 第12-21页 |
·幅度量化DRFM | 第13-17页 |
·相位量化 | 第17-18页 |
·幅相量化 | 第18-20页 |
·三种量化方式比较 | 第20-21页 |
·DRFM 的存储方式 | 第21-22页 |
·全脉冲存储 | 第21页 |
·式样脉冲存储 | 第21页 |
·准式样脉冲存储 | 第21页 |
·循环脉冲存储 | 第21-22页 |
·DRFM 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22-23页 |
·瞬时带宽( IBW ) | 第22页 |
·工作宽度( OBW ) | 第22页 |
·动态范围( DR) | 第22-23页 |
·寄生信号 | 第23页 |
·读写时延 | 第23页 |
·相干性 | 第23页 |
·基于 DRFM 干扰技术的特点 | 第23-26页 |
·相参干扰特性 | 第23-24页 |
·距离波门欺骗干扰特性 | 第24页 |
·速度波门欺骗干扰特性 | 第24页 |
·多个假目标的能力 | 第24页 |
·多辐射源特性 | 第24页 |
·管理控制特性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 DRFM 的干扰源设计 | 第26-42页 |
·引言 | 第26页 |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 第26-27页 |
·工作频段 | 第26页 |
·输入引导信号 | 第26页 |
·输出干扰信号 | 第26-27页 |
·对输入信号的分析 | 第27页 |
·生成的信号类型 | 第27页 |
·干扰工作模式 | 第27页 |
·网络通信 | 第27页 |
·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27-42页 |
·上下变频单元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高速数据采集板 | 第29-34页 |
·高速数字波形合成器 | 第34-37页 |
·控制计算机 | 第37-38页 |
·DSP信号处理机 | 第38-39页 |
·电源 | 第39-40页 |
·结构方案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第42-50页 |
·软件平台 | 第42-43页 |
·LabWindows/ CVI 简介 | 第42页 |
·VisualC++6.035 | 第42页 |
·IS E 集成开发环境 | 第42-43页 |
·C CS 简介 | 第43页 |
·需开发的软件 | 第43-50页 |
·主控显示软件 | 第43-44页 |
·局域网通信软件 | 第44页 |
·命令解释软件 | 第44-46页 |
·数字信号处理软件 | 第46-48页 |
·数字波形信号产生软件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干扰源的性能分析及关键技术 | 第50-60页 |
·干扰源技术指标分析 | 第50-51页 |
·瞬时带宽分析 | 第50页 |
·动态范围分析 | 第50-51页 |
·输出信号带宽分析 | 第51页 |
·中频输出性能 | 第51-57页 |
·梳状谱输出 | 第52-53页 |
·连续波输出 | 第53-55页 |
·多普勒信号输出 | 第55-56页 |
·线性调频信号输出 | 第56-57页 |
·关键技术 | 第57-60页 |
·高速数据采集技术 | 第57-58页 |
·多 DSP 并行处理技术 | 第58页 |
·高速数字波形合成技术 | 第58页 |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技术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