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及化解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我国贫困人口多政府难以应对 | 第11页 |
·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成为政府有力帮手 | 第11-12页 |
·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导致其遭受重创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国外研究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信任危机 | 第23-24页 |
·信任危机的定义 | 第23页 |
·信任危机的分类 | 第23-24页 |
·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公信危机理论 | 第24-25页 |
·社会问责任相关理论 | 第25页 |
·红十字会公信危机发生机制 | 第25-27页 |
·红十字会与民众关系断裂 | 第25-26页 |
·公众利益受损 | 第26-27页 |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类型——公信危机 | 第27-30页 |
·公民认为郭美美事件与红字会直接相关 | 第27页 |
·公民认为红字会存在问题不是被利用 | 第27-28页 |
·公民明确认为红十字会不可信 | 第28-29页 |
·公信危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化解的问题 | 第30-33页 |
·危机应对主体缺位 | 第30-31页 |
·信任危机中政府动作 | 第30页 |
·信任危机中媒体动作 | 第30-31页 |
·中国红十字会应对危机的处理方式 | 第31-33页 |
·在危机发生时的应对动作 | 第31-32页 |
·在危机扩大后的应对动作 | 第32页 |
·在危机结束后的应对动作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化解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42页 |
·自身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 第33-35页 |
·人才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33页 |
·财务信息不透明 | 第33-34页 |
·内部治理结构失衡 | 第34-35页 |
·制度设计存在缺失 | 第35-37页 |
·信息公开透明程度低 | 第35页 |
·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行业自律机制欠缺 | 第36-37页 |
·第三方监督缺失 | 第37页 |
·外界监督方面存在问题 | 第37-40页 |
·政府监管越位 | 第37-38页 |
·媒体舆论的错为导向 | 第38-39页 |
·社会大众监督的缺失 | 第39页 |
·慈善立法监督不完善 | 第39-40页 |
·红会管理外部环境存在问题 | 第40-42页 |
·社会信任感流失 | 第40-41页 |
·公众慈善意识薄弱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化解对策 | 第42-55页 |
·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 第42-44页 |
·美国信任危机化解模式 | 第42页 |
·英国信任危机化解模式 | 第42-43页 |
·韩国信任危机化解模式 | 第43页 |
·我国对于信任危机化解的关注点及可行之道 | 第43-44页 |
·建立中国红十字会信息公开的指标体系 | 第44-48页 |
·建立中国红十字会信息公开指标体系 | 第44-47页 |
·建立中国红十字会信息披露时限体系 | 第47-48页 |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 第48-50页 |
·信息公开是大势所趋与民心所向 | 第48-49页 |
·强化信息公开内容及渠道建设 | 第49页 |
·强化信息公开的相关法规建设 | 第49-50页 |
·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 第50-51页 |
·明确问责主体 | 第50页 |
·要让建立起来的问责机制常态化 | 第50-51页 |
·建立起有实际效果的问责机制 | 第51页 |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 第51-52页 |
·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 第51页 |
·加强社会舆论与公众监督 | 第51-52页 |
·强化捐助方与受益方的监督 | 第52页 |
·完善红会自身组织管理 | 第52-55页 |
·加强中国红十字会信息透明与运作公开力度 | 第52-53页 |
·完善政府与公众对红十字会的双效监管体制 | 第53页 |
·健全红十字会组织的内部运营架构与资金管理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