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与创新 | 第14-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本文创新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从抗逆力视角解读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 第16-2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 ·新生代农民工 | 第16-17页 |
| ·社会融入 | 第17-18页 |
| ·抗逆力 | 第18-19页 |
| ·从抗逆力内涵关注新生代农民工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抗逆力因子养成因素分析 | 第22-34页 |
| ·内在因子分析 | 第23-29页 |
|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 | 第23-26页 |
|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高的自我需求 | 第26-27页 |
| ·乡村意识 | 第27-28页 |
| ·自身素质 | 第28-29页 |
| ·外在因子分析 | 第29-34页 |
| ·社会交往方面 | 第29页 |
| ·社会福利保障方面 | 第29-30页 |
| ·社会权利方面 | 第30-31页 |
| ·新生代农民工户籍问题 | 第31页 |
| ·受教育程度 | 第31-32页 |
| ·城乡文化差异 | 第32页 |
| ·非市民待遇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抗逆力养成内在机制 | 第34-46页 |
| ·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内部培养抗逆力保护因子 | 第34-37页 |
| ·新生代农民工要树立合理目标需求、对生活充满渴望 | 第34页 |
|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胜任力 | 第34-36页 |
|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挫折情景和自身应对能力的正确认知评价 | 第36-37页 |
| ·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外在的丰富的抗逆力氛围 | 第37-46页 |
| ·关心的环境 | 第37-40页 |
| ·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 第40-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