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1. 导论 | 第16-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研究的预期创新 | 第22-2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4-35页 |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 | 第24-26页 |
·国外文献 | 第24-25页 |
·国内文献 | 第25-26页 |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 第26-28页 |
·国外文献 | 第26-27页 |
·国内文献 | 第27-28页 |
·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意见 | 第28-30页 |
·国外文献 | 第28-29页 |
·国内文献 | 第29-30页 |
·审计费用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 第30-31页 |
·国外文献 | 第30页 |
·国内文献 | 第30-31页 |
·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共同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 第31-32页 |
·文献评述 | 第32-35页 |
3.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第35-42页 |
·理论分析 | 第35-40页 |
·内部控制抑制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35-37页 |
·内部控制影响审计意见的理论分析 | 第37-38页 |
·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理论分析 | 第38-39页 |
·审计费用影响审计意见的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研究假设 | 第40-42页 |
4. 实证研究设计 | 第42-48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盈余管理的计量 | 第44-45页 |
·模型设定和变量设计 | 第45-48页 |
·模型设定 | 第45页 |
·变量设计 | 第45-48页 |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8-5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分析 | 第49-52页 |
·模型回归结果和分析 | 第52-55页 |
·模型一检验 | 第52页 |
·模型二检验 | 第52-53页 |
·模型三检验 | 第53-55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55-58页 |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未来展望 | 第58-65页 |
·研究结论 | 第58-60页 |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 第58页 |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得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 | 第58-59页 |
·增加审计费用,内部控制影响审计师识别盈余管理能力的现象会有所缓解,企业得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增大 | 第59-60页 |
·主要创新与贡献 | 第60页 |
·政策启示 | 第60-63页 |
·上市公司 | 第61页 |
·外部审计师 | 第61-62页 |
·证监会等外部机构 | 第62-63页 |
·研究局限 | 第63页 |
·未来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后记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