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一) 反思性教学是当下教育研究的热点 | 第10页 |
(二)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 第10-11页 |
(三)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 文献法 | 第14页 |
(二) 观察法 | 第14页 |
(三) 访谈法 | 第14页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 反思 | 第14-15页 |
(二) 反思性教学 | 第15页 |
(三)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 | 第15页 |
第2章 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 | 第15-27页 |
一、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 元认知理论 | 第15-16页 |
(二) 批判理论 | 第16-17页 |
(三) 经验主义理论 | 第17页 |
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 第17-19页 |
(一)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 第17-18页 |
(二) 保证课堂公平 | 第18-19页 |
三、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 第19-21页 |
(一)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 第19页 |
(二)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 第19-20页 |
(三) 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 第20-21页 |
(四) 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 第21页 |
四 反思性教学的层次 | 第21-22页 |
(一) 技能反思 | 第21-22页 |
(二) 策略反思 | 第22页 |
(三) 批判反思 | 第22页 |
五 反思性教学的类型 | 第22-24页 |
(一) 教学前反思 | 第22-23页 |
(二) 教学中反思 | 第23-24页 |
(三) 教学后反思 | 第24页 |
六 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方法 | 第24-27页 |
(一) 撰写教学日记 | 第24-25页 |
(二) 观摩分析教学录像 | 第25-26页 |
(三) 行动研究 | 第26-27页 |
第3章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考察 | 第27-41页 |
一、研究的设计和说明 | 第27-28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27-28页 |
(二) 研究的对象 | 第28页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28页 |
二、研究的结果和分析 | 第28-41页 |
(一) 高中英语教师教师对反思性教学及其意义的认知 | 第28-29页 |
(二) 高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 第29-34页 |
(三)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层次 | 第34-35页 |
(四)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类型 | 第35页 |
(五) 高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 第35-36页 |
(六) 高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七) 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因素 | 第39-41页 |
第4章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建议 | 第41-45页 |
(一)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理念 | 第41-42页 |
(二) 总观教学全局,进行全面反思 | 第42页 |
(三) 丰富经验知识,促进深层反思 | 第42-43页 |
(四) 研究整体过程,扩大反思类型 | 第43页 |
(五) 创造研究条件,完善反思方法 | 第43-44页 |
(六) 增强主动意识,坚持长期反思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