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王府地区登娄库组气藏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6页 |
·区域概况 | 第13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3-14页 |
·勘探简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地震沉积学分析 | 第16-26页 |
·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 第16页 |
·地层格架建立 | 第16-18页 |
·地震相分析 | 第18-26页 |
·地震相参数 | 第20-24页 |
·研究区地震相发育类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沉积体系研究 | 第26-41页 |
·沉积类型及特征 | 第26-32页 |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特征 | 第27-28页 |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特征 | 第28-31页 |
·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特征 | 第31页 |
·浅湖亚相特征 | 第31-32页 |
·滨湖亚相特征 | 第32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32-36页 |
·城深 7 井岩性及沉积相分析 | 第33-34页 |
·城深 9 井岩性及沉积相分析 | 第34-36页 |
·连井剖面相分析 | 第36-37页 |
·平面相展布分析 | 第37-41页 |
第四章 研究区生储盖组合特征及运移圈闭条件研究 | 第41-52页 |
·烃源岩评价 | 第41-44页 |
·登娄库组暗色泥岩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登娄库组烃源岩地化特征 | 第43页 |
·登娄库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 | 第43-44页 |
·储层特征 | 第44-47页 |
·储层发育层位及分布 | 第44-45页 |
·储层岩矿特征 | 第45-46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6-47页 |
·盖层特征研究 | 第47-50页 |
·盖层分布特征 | 第48页 |
·盖层的微观封闭性 | 第48-49页 |
·生储盖组合划分 | 第49-50页 |
·天然气运移圈闭条件分析 | 第50-52页 |
·运移条件 | 第50-51页 |
·圈闭条件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气藏特征与有利区带预测 | 第52-58页 |
·气藏类型 | 第52-53页 |
·岩性-构造气藏 | 第52-53页 |
·构造-岩性气藏 | 第53页 |
·油气成藏模式 | 第53-54页 |
·原生油气成藏模式 | 第53-54页 |
·次生油气成藏模式 | 第54页 |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54-55页 |
·登娄库组原生油气藏主控因素 | 第54页 |
·登娄库组次生油气藏主控因素 | 第54-55页 |
·油气成藏系统划分 | 第55-56页 |
·研究区块有利区预测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详细摘要 | 第64-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