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清蛋白的干燥加热硒酸化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1页 |
·牛血清蛋白的简介 | 第10-14页 |
·牛血清蛋白的成分 | 第11页 |
·牛血清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特性 | 第11-13页 |
·牛血清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食品蛋白的改性 | 第14-18页 |
·物理改性 | 第14-15页 |
·化学改性 | 第15-17页 |
·酰化 | 第15页 |
·去酰胺 | 第15-16页 |
·糖基化 | 第16-17页 |
·磷酸化 | 第17页 |
·酶法改性 | 第17-18页 |
·基因工程改性 | 第18页 |
·硒的简介 | 第18-24页 |
·硒的作用 | 第19-22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9-20页 |
·防癌和抗癌作用 | 第20-21页 |
·抗糖尿病作用 | 第21-22页 |
·补硒剂 | 第22-24页 |
·自由基 | 第24-29页 |
·自由基的种类 | 第25页 |
·自由基的作用 | 第25-26页 |
·自由基的清除 | 第26页 |
·自由基与衰老 | 第26-27页 |
·自由基与疾病 | 第27页 |
·抗氧化剂 | 第27-28页 |
·硒对食品成分抗氧化性的增强作用 | 第28-29页 |
·本课题的研究创新点、目标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牛血清蛋白的干燥加热硒酸化 | 第31-49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1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31页 |
·设备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42页 |
·硒酸化牛血清蛋白的制备 | 第31-35页 |
·硒含量的测定 | 第35-38页 |
·糖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电泳 | 第39-41页 |
附表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pH对硒酸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对硒酸化的影响 | 第43-45页 |
·加热时间对硒酸化的影响 | 第45页 |
·BSA糖基化后硒酸化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硒酸化牛血清蛋白的理化特性 | 第49-56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9页 |
·材料 | 第49页 |
·设备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巯基含量的变化 | 第49-50页 |
·表面疏水性 | 第50-51页 |
·色氨酸的荧光强度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巯基含量的变化 | 第51-52页 |
·表面疏水性 | 第52-53页 |
·色氨酸的荧光强度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硒酸化牛血清蛋白的结构特性 | 第56-66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56页 |
·材料 | 第56页 |
·设备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MALDI-TOF-MS | 第56-57页 |
·圆二色谱(CD)测定 | 第57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MALDI-TOF-MS | 第58-61页 |
·圆二色谱(CD) | 第61-63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硒酸化的牛血清蛋白的功能特性 | 第66-85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66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66页 |
·设备 | 第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75页 |
·溶解性 | 第66-67页 |
·热稳定性 | 第67-69页 |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69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 | 第69-71页 |
·还原能力 | 第71-72页 |
·二价亚铁的螯合能力 | 第72-73页 |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73-74页 |
·抗氧化剂对羟基自由基致DNA损伤保护 | 第74-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4页 |
·溶解性 | 第75-76页 |
·热稳定性 | 第76-78页 |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78-79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 | 第79-80页 |
·还原能力 | 第80-81页 |
·二价亚铁的螯合能力 | 第81-82页 |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82-83页 |
·对羟基自由基致DNA损伤保护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缩略语 Abbreviation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