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局部信息的图像恢复和图像质量评价
作者简介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图像恢复的基本框架 | 第12-20页 |
·图像恢复的几个实例 | 第12-15页 |
·图像恢复的一般模型和相关记号 | 第15-17页 |
·图像先验 1 | 第17-19页 |
·图像先验 2 | 第19-20页 |
·图像质量评价的基本框架 | 第20-28页 |
·图像质量评价的主观方法 | 第21-23页 |
·图像质量评价的客观方法 | 第23-28页 |
·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般框架 | 第2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两方向相关结构的非局部图像去噪 | 第30-56页 |
·几种相关的去噪算法 | 第30-39页 |
·非局部平均算法 | 第31-32页 |
·K-SVD 算法 | 第32-34页 |
·ISKR 算法 | 第34-35页 |
·K-LLD 算法 | 第35-36页 |
·BM3D 算法 | 第36-39页 |
·两方向相关结构 | 第39-41页 |
·双向非局部模型 | 第41-4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3-44页 |
·基于二维字典的稀疏表示模型 | 第44-4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6-49页 |
·数值实验 | 第49-51页 |
·实验设置 | 第49-50页 |
·去噪效果的比较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6页 |
第三章 差异性保持的非局部图像插值 | 第56-70页 |
·图像插值的研究现状 | 第56-57页 |
·对自相似性质的分析及其图像建模的差异性保持原则 | 第57-58页 |
·差异性保持的非局部图像恢复模型 | 第58-6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8-61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61-63页 |
·数值实验 | 第63-65页 |
·实验设置 | 第63-64页 |
·算法的收敛性和初始化 | 第64-65页 |
·插值效果的比较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70页 |
第四章 差异性保持的彩色图像去马赛克 | 第70-82页 |
·去马赛克的研究现状 | 第70-71页 |
·差异性保持的去马赛克模型及其算法 | 第71-75页 |
·数值实验 | 第75-76页 |
·实验设置 | 第75-76页 |
·去马赛克效果的比较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82页 |
第五章 基于语义信息表示的图像质量评价研究 | 第82-96页 |
·基于边界强度的图像质量评价 | 第83-86页 |
·图像边界的性质和边界强度的定义 | 第84-86页 |
·基于边界强度相似性的图像质量指标 | 第86页 |
·基于像素聚类的图像质量评价 | 第86-89页 |
·数值实验 | 第89-94页 |
·实验设置 | 第89-92页 |
·评价结果比较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100页 |
·总结 | 第96-97页 |
·展望 | 第9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在读期间撰写(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1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