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家国下的公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评述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春秋公子产生的前提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分封制度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宗法制度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春秋公子的家国地位 | 第17-35页 |
第一节 公子在“家”的地位 | 第17-24页 |
第二节 公子在“国”中地位的影响因素 | 第24-28页 |
第三节 公子在“国”中地位的分化 | 第28-35页 |
一、继承君位 | 第29-31页 |
二、担任国中职务 | 第31页 |
三、出奔 | 第31-33页 |
四、死于政治祸乱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影响春秋公子命运分化的因素 | 第35-51页 |
第一节 宗法观念的强弱 | 第35-38页 |
第二节 国内执政的态度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公子自身素质和志向 | 第40-43页 |
第四节 公子的所属人员 | 第43-48页 |
第五节 诸侯的援助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春秋公子的历史作用 | 第51-54页 |
一、政治局面的塑造 | 第51-52页 |
二、民族的交流 | 第52-53页 |
三、局部地域的统一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附表 | 第55-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