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嵌入式车载信息服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嵌入式车载信息平台开发环境及相关协议 | 第18-26页 |
| ·嵌入式 Linux 操作系统介绍 | 第18-19页 |
| ·嵌入式 Linux 程序开发 | 第19页 |
| ·硬件开发平台 ARM Cortex-A8 和 LPC1766 | 第19-22页 |
| ·ARM Cortex-A8 微处理器介绍 | 第19-20页 |
| ·LPC1766 处理器简介 | 第20-22页 |
| ·开发环境搭建 | 第22-24页 |
| ·交叉编译器安装 | 第22页 |
| ·TFTP 与 NFS 服务器安装配置 | 第22-23页 |
| ·minicom 的安装与配置 | 第23页 |
| ·makfile 文件编写 | 第23-24页 |
| ·Linux 内核配置编译与烧写 | 第24页 |
| ·CAN 总线协议以及 K 线诊断协议 | 第24-26页 |
| ·CAN 总线通信 | 第24-25页 |
| ·K 线诊断 | 第25-26页 |
| 第3章 嵌入式车载信息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 第26-38页 |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6-28页 |
| ·硬件结构设计 | 第28-31页 |
| ·数据存储方案选取 | 第31页 |
| ·软件总体设计概述 | 第31-33页 |
| ·相关应用层通信协议制定 | 第33-38页 |
| ·车载信息终端平台与远程服务器之间通信协议设计 | 第33-36页 |
| ·主控制器与 LPC1766 之间通信协议设计 | 第36-38页 |
| 第4章 嵌入式车载信息平台无线通信设计 | 第38-50页 |
| ·WCDMA 模块与 ARM 核心模块连接 | 第38-40页 |
| ·3G 模块驱动添加 | 第38-39页 |
| ·USB 模式转换 | 第39-40页 |
| ·PPP 协议的移植和使用 | 第40页 |
| ·WiFi 模块与 ARM 核心模块连接 | 第40-42页 |
| ·内核驱动的加载 | 第41页 |
| ·Firmware 的移植 | 第41页 |
| ·WiFi 无线网卡的配置 | 第41-42页 |
| ·车载电话功能模块设计 | 第42-44页 |
| ·短信服务功能模块设计 | 第44-46页 |
| ·网络通信功能模块设计 | 第46-50页 |
| ·3G 模块和 WiFi 模块断网重连方案 | 第47页 |
| ·网络数据接收 | 第47-48页 |
| ·网络数据发送 | 第48-50页 |
| 第5章 嵌入式车载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模块软件设计 | 第50-63页 |
| ·车载 GPS 定位模块设计 | 第50-55页 |
| ·NMEA-0183 协议解析 | 第50-51页 |
| ·NEO-6M 模块初始化 | 第51-52页 |
| ·GPS 数据采集 | 第52-54页 |
| ·GPS 数据处理方案 | 第54-55页 |
| ·协议解析功能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 ·数据组包功能模块设计 | 第56-58页 |
| ·下位机通信功能模块设计 | 第58-60页 |
| ·GPS 天线故障上报模块设计 | 第60-62页 |
| ·下位机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 第6章 系统测试结果 | 第63-72页 |
| ·系统测试方案概述 | 第63页 |
|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3-71页 |
| ·系统健壮性测试 | 第71-72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