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富氧富氮进气的控制与燃烧模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内燃机缸内气体流动及燃烧过程概述 | 第13-16页 |
·内燃机缸内的气体流动 | 第13-14页 |
·进气涡流和滚流 | 第13-14页 |
·挤流和逆挤流 | 第14页 |
·内燃机缸内燃烧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进气流动影响 | 第14页 |
·点火系统影响 | 第14-15页 |
·燃烧室形状影响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分析方法 | 第20-28页 |
·数值模拟方法及流程 | 第20-21页 |
·内燃机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1-24页 |
·通用有限速率燃烧模型 | 第24-26页 |
·层流有限速率模型 | 第24页 |
·涡耗散模型 | 第24-25页 |
·EDC 模型 | 第25-26页 |
·火花点火模型 | 第26页 |
·离散化及求解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富氧进气组分控制分析 | 第28-50页 |
·物理模型及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物理模型 | 第28-29页 |
·网格划分 | 第29-30页 |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求解计算设置 | 第31-32页 |
·通用设置 | 第31页 |
·动网格设置 | 第31-32页 |
·边界条件及其初始化 | 第32-33页 |
·富氧进气对不同燃烧室适应性分析 | 第33-41页 |
·浴盆形燃烧室 | 第33-36页 |
·球形燃烧室 | 第36-39页 |
·楔形燃烧室 | 第39-41页 |
·富氧进气可控性分析 | 第41-47页 |
·喷射压力的影响 | 第41-44页 |
·喷射浓度的影响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4章 富氮进气组分控制分析 | 第50-64页 |
·物理模型及分析方法 | 第50页 |
·物理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50页 |
·分析方法 | 第50页 |
·求解计算及动网格设置 | 第50页 |
·边界条件及其初始化 | 第50-51页 |
·富氮进气对不同形状燃烧室的适应性分析 | 第51-58页 |
·半球形燃烧室 | 第52-54页 |
·楔形燃烧室 | 第54-56页 |
·浴盆形燃烧室 | 第56-57页 |
·富氮喷嘴位置适应性小结 | 第57-58页 |
·富氮进气可控性分析 | 第58-61页 |
·喷射压力的影响 | 第58-60页 |
·喷射浓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小节 | 第61-64页 |
第5章 燃烧结果的初步分析 | 第64-70页 |
·物理模型及分析方法 | 第64页 |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64页 |
·分析方法 | 第64页 |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初始化 | 第64-66页 |
·计算模型 | 第64-65页 |
·边界条件及其初始化 | 第65-66页 |
·变组分富氧进气燃烧 | 第66-69页 |
·富氧进气差异性比较研究 | 第66-68页 |
·燃烧压力及温度的变化 | 第66-67页 |
·CO 及燃料消耗量的变化 | 第67-68页 |
·富氮进气差异性比较研究 | 第68-69页 |
·CO 分析 | 第68页 |
·燃料消耗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