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变构菌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38页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及组合生物合成第13-18页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第13-16页
     ·组合生物合成及其在聚酮合酶改造中的应用第16-18页
   ·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基因簇序列确定方法第18-29页
     ·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第18-26页
     ·基因簇序列确定方法第26-29页
   ·马来酸酐类化合物第29-36页
     ·互变霉素第30-31页
     ·变构菌素第31-36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36-38页
2 变构菌素产生菌S.griseochromogenes遗传操作方法的确定和条件优化第38-53页
   ·引言第3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菌株和质粒第38页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38-39页
     ·主要药品及生化试剂第39-40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等基本操作第40页
     ·链霉菌培养等基本操作第40页
     ·变构菌素产生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转化第40-41页
     ·大肠杆菌-变构菌素产生菌属间的接合转移第41-42页
     ·实验用引物序列第42页
     ·接合转移子的验证第42页
   ·实验结果第42-50页
     ·原生质体转化法地尝试第42-43页
     ·大肠杆菌-变构菌素产生菌属间接合转移系统地建立及优化第43-47页
     ·接合转移子地检测第47-48页
     ·利用pSET152突变失活ttnD地尝试第48-50页
   ·讨论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3 二烷基马来酸酐合成相关基因ttnO和ttnK的功能研究第53-67页
   ·引言第53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3-58页
     ·菌株和质粒第53页
     ·培养基第53-54页
     ·主要药品及生化试剂第54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等基本操作第54页
     ·链霉菌培养等基本操作第54页
     ·大肠杆菌-链霉菌属间的接合转移第54页
     ·化学裂解法制备DA第54-55页
     ·PCR-targeting策略第55页
     ·突变,检测及回复引物第55-57页
     ·发酵第57页
     ·变构菌素及其衍生物HPLC检测方法第57页
     ·突变株发酵液的预处理第57页
     ·微生物转化第57页
     ·混合发酵第57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7-58页
   ·实验结果第58-64页
     ·二烷基马来酸酐(DA)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第58页
     ·突变株STQ0606(△ttnO)和STQ1211(△ttnK)的构建第58-60页
     ·TtnO参与二烷基马来酸酐的生物合成第60-61页
     ·TtnK编码的酯酶负责聚酮链与二烷基马来酸酐的酯化反应第61-63页
     ·突变株STQ0606(△ttnO)和STQ1211(△ttnK)的的回复第63-64页
   ·讨论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4 PKS后修饰基因ttnF和ttnC/D的功能研究第67-89页
   ·引言第67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7-71页
     ·菌株和质粒第67页
     ·培养基第67-68页
     ·主要药品及生化试剂第68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等基本操作第68页
     ·链霉菌培养等基本操作第68页
     ·大肠杆菌-链霉菌属间的接合转移第68页
     ·PCR-targeting策略第68页
     ·突变,检测及回复引物第68页
     ·发酵第68页
     ·变构菌素及其衍生物HPLC检测方法第68-69页
     ·微生物转化第69页
     ·变构菌素衍生物的分离提纯第69-70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0-71页
   ·实验结果第71-84页
     ·PKS后修饰基因突变株△ttnF,△ttnC和△tttnD的构建第71-73页
     ·变构菌素衍生物TMC-Fs和TMC-Ds的分离与结构解析第73-80页
     ·脱水酶TtnF负责变构菌素PKS后修饰中的脱水反应第80页
     ·TMC的AT6结构域具有一定的底物选择非特异性第80-82页
     ·TtnC编码的黄素蛋白脱羧酶不影响TMC的合成第82-83页
     ·TtnD编码的UbiD家族脱羧酶负责PKS后修饰的脱羧反应第83-84页
   ·讨论第84-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5 PKS后修饰基因ttnI的功能研究第89-101页
   ·引言第89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9-92页
     ·菌株和质粒第89页
     ·培养基第89-90页
     ·主要药品及生化试剂第90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等基本操作第90页
     ·链霉菌培养等基本操作第90页
     ·大肠杆菌-链霉菌属间的接合转移第90页
     ·PCR-targeting策略第90页
     ·突变,检测及回复引物第90页
     ·发酵第90-91页
     ·变构菌素及其衍生物HPLC检测方法第91页
     ·微生物转化第91页
     ·变构菌素衍生物的分离提纯第91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1-92页
   ·实验结果第92-96页
     ·突变株STQ1010(△ttnI)的构建第92-93页
     ·变构菌素衍生物TMC-Is的分离及结构解析第93-94页
     ·PKS后修饰酶TtnI催化5-酮基的形成第94-95页
     ·TtnI催化5-羟基衍生物转化为5-酮基衍生物第95页
     ·突变株的回复第95-96页
   ·讨论第96-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展望第103-104页
创新点摘要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附录A 二烷基马来酸酐的NMR图谱第112-113页
附录B 化合物TMC-Fs的MS和NMR图谱第113-119页
附录C 化合物TMC-Ds的MS,IR和NMR图谱第119-126页
附录D 化合物TMC-Is的MS和NMR图谱第126-132页
附录E 专有名词缩写第132-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作者简介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基因絮凝斜生栅藻的构建和自絮凝斜生栅藻细胞絮凝的研究
下一篇:多级孔分子筛KIT-1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