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设计呼唤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借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进行剖析与研究 | 第13-14页 |
·利用现象学的方法进行阐述与归纳 | 第14页 |
·采用"文化悟道,以道释器"的方法进行阐释与总结 | 第14-15页 |
·研究的角度与脉络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现有研究成果和水平 | 第19-22页 |
2 综论 | 第22-35页 |
·民族性析义 | 第22-23页 |
·民族的概念 | 第22-23页 |
·民族性的内涵与界定 | 第23页 |
·设计的民族性 | 第23-26页 |
·设计民族性特点 | 第23-25页 |
·民族性与传统的区分 | 第25-26页 |
·家具设计与民族性 | 第26-30页 |
·家与家具 | 第26-27页 |
·家具设计的民族性根源 | 第27-28页 |
·家具设计的民族性表现形式 | 第28-30页 |
·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因缘 | 第30-34页 |
·中国家具的界定 | 第30-31页 |
·设计的"因缘" | 第31-32页 |
·中国家具的设计因缘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3 中国家具之现象——物缘求新 | 第35-71页 |
·缘起 | 第35-39页 |
·一"席"之地 | 第35-36页 |
·席地起居 | 第36-39页 |
·跃起 | 第39-49页 |
·椅之出现 | 第40-43页 |
·器之颠峰 | 第43-49页 |
·型因 | 第49-61页 |
·数象思维 | 第49-54页 |
·事因物缘 | 第54-61页 |
·缘饰 | 第61-70页 |
·装饰之道 | 第61-63页 |
·装饰之法 | 第63-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4 中国家具之价值——人缘求真 | 第71-91页 |
·能工巧匠 | 第71-75页 |
·无名之辈 | 第71-73页 |
·工官制度 | 第73-75页 |
·仁礼之道 | 第75-80页 |
·"仁"之体察 | 第75-77页 |
·"礼"之制约 | 第77-80页 |
·入乡随俗 | 第80-86页 |
·乡土人情 | 第81-82页 |
·质朴乡风 | 第82-86页 |
·诗意人性 | 第86-90页 |
·诗意解读 | 第86-88页 |
·人性阐释 | 第88-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5 中国家具之存在——生缘求善 | 第91-115页 |
·天人合一 | 第91-95页 |
·哲学思辨 | 第91-93页 |
·设计表达 | 第93-95页 |
·地域之姻 | 第95-102页 |
·地域影响 | 第96-98页 |
·地域风格 | 第98-102页 |
·室中求宜 | 第102-108页 |
·陈设之思 | 第103-106页 |
·家具布局 | 第106-108页 |
·筑具之缘 | 第108-114页 |
·表里如一 | 第108-110页 |
·影响之广 | 第110-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6 中国家具之特征——时缘求变 | 第115-133页 |
·时移物易 | 第115-121页 |
·时代特征 | 第115-119页 |
·演变规律 | 第119-121页 |
·道以器载 | 第121-128页 |
·神"事""理"宜 | 第121-125页 |
·道器合一 | 第125-128页 |
·造物之美 | 第128-132页 |
·形韵饰秀 | 第128-130页 |
·色雅质润 | 第130-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7 中国家具之生成——形缘求美 | 第133-150页 |
·质料因 | 第133-136页 |
·取材之缘 | 第133-134页 |
·材美物实 | 第134-136页 |
·结构因 | 第136-143页 |
·模数之作 | 第137-139页 |
·格物致用 | 第139-143页 |
·工艺因 | 第143-149页 |
·智创巧述 | 第143-146页 |
·工艺之美 | 第146-149页 |
·小结 | 第149-150页 |
8 中国家具之未来——和缘求存 | 第150-159页 |
·辉古耀今 | 第150-155页 |
·设计评价 | 第150-152页 |
·设计启示 | 第152-155页 |
·和谐设计 | 第155-158页 |
·中和之思 | 第155-156页 |
·节度之倡 | 第156-158页 |
·小结 | 第158-159页 |
9 结论 | 第159-163页 |
·结论 | 第159-162页 |
·创新与价值 | 第162-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7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77-178页 |
致谢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