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绵9S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Ⅰ 文献综述第12-29页
 前言第12页
   ·水稻雄性不育的分类第12-13页
     ·核-质互作型不育第12-13页
     ·细胞核雄性不育第13页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类型第13-14页
     ·根据其核不育基因的来源分类第14页
     ·根据温光转换特性分类第14页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与获得第14-19页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第14-17页
     ·自然突变产生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第17页
     ·人工诱变产生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第17-18页
     ·杂交和回交转育法选育获得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第18页
     ·花药培养获得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第18-19页
   ·影响育性转换的因素和育性转换特性第19-22页
     ·光温与育性转换第19页
     ·个体遗传背景与育性转换的关系第19-20页
     ·个体发育阶段与育性转换第20页
     ·能量变化与育性转换第20页
     ·花药中核酸水平与育性的关系第20-21页
     ·氨基酸的变化与育性的关系第21页
     ·Ca~(2+)、酶活性和光敏色素等第21-22页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的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第22-26页
     ·利用形态标记进行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第22页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DNA分子标记定位第22-24页
     ·已定位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基因第24-25页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克隆第25-26页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育种方面的应用第26-27页
   ·开题设想第27-29页
Ⅱ 材料和方法第29-33页
   ·试验材料第29页
   ·试验方法第29-33页
     ·杂交组合与种植第29页
     ·M9S育性转换特征第29-30页
     ·花粉育性鉴定第30页
     ·基因定位方法及近等基因池的构建第30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0-31页
     ·微卫星分析第31-33页
Ⅲ 结果与分析第33-43页
   ·M9S花粉的表型特征第33-34页
   ·M9S育性转换特征第34-36页
     ·人工气候箱下的自交结实率第34-35页
     ·M9S在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第35-36页
   ·M9S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6-37页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第37-39页
     ·目的基因的初步定位第37-38页
     ·目的基因的精细定位第38-39页
   ·候选基因的预测第39-41页
   ·M9S和广占63S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等位性分析第41-43页
Ⅳ 讨论第43-45页
   ·广占63S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第43页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分析结果出入较大原因分析第43-44页
   ·M9S的育种利用前景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ABCG15基因的克隆与功能互补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双胚苗水稻同源多倍体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