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我国高校网球选项课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18页 |
·高校网球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高校网球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19-20页 |
·国外有关古代教学模式的发展的演变 | 第20-22页 |
·关于辅助性器材网球练习器的概况 | 第22-23页 |
·辅助性器材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23-25页 |
·辅助性器材在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 第25-27页 |
第3章 实验研究 | 第27-36页 |
·实验对象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7页 |
·实验法 | 第27-29页 |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实验时间 | 第28页 |
·实验内容 | 第28页 |
·两种教学方法实验实施的程序设计(如下表3.1) | 第28-29页 |
·实验控制 | 第29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9-30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30-31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31-32页 |
·评价方法 | 第32-36页 |
第4章 江西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江西省部分高校公体网球选项课教学对象现状的分析研究 | 第36-37页 |
·江西省部分高校公体网球选项课教学条件现状的分析研究 | 第37-38页 |
·江西省部分高校网球师资力量现状的分析研究 | 第38-40页 |
·江西省部分高校公体网球选项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状的分析研究 | 第40-41页 |
·江西省部分高校公体网球选项课教学中教学对象的主要缺失现状的分析研究 | 第41-43页 |
第5章 实验对象测试结果分析 | 第43-55页 |
·实验前分别运用三种不同练习方法时学生触球次数的对比分析 | 第43页 |
·两组实验对象实验前测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两组实验对象实验前身体形态、机能指标以及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两组实验对象实验前掌握网球正、反手技术的测试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两组实验对象实验后测指标与实验前侧指标对比的测试结果 | 第45-52页 |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机能指标以及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第45-47页 |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机能指标以及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第47-48页 |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机能指标以及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第48页 |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正、反手技术测试结果 | 第48-50页 |
·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生网球正、反手水平技术测试结果 | 第50-51页 |
·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网球正、反手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球比赛成绩的分析 | 第52-53页 |
·实验对象问卷调查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第6章 分析和讨论 | 第55-60页 |
·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的分析 | 第55-56页 |
·两种教学方法对实验对象的正反手技术影响的测试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两种教学方法对实验对象掌握正反手技术效果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两种教学方法对实验对象的正反手技术动作的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运用网球练习器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 第58页 |
·两种教学方法对两组实验对象比赛能力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58-60页 |
·运用网球练习器进行网球教学对实验对象比赛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58-59页 |
·传统技能教学方法对实验对象比赛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建议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A 实验前学生调查问卷 | 第65-66页 |
附录B 实验后实验对象调查问卷 | 第66-67页 |
附录C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 第67-68页 |
附录D 访谈提纲 | 第68-69页 |
附录E 实验影像图片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