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脉动谱法的煤粉颗粒在线测量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 §1.1 概述 | 第8-10页 |
| §1.1.1 两相流测量技术的重要性 | 第8页 |
| §1.1.2 我国能源现状及展望 | 第8-10页 |
| §1.2 煤粉粒度、浓度和速度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 第10-11页 |
| §1.3 煤粉参数测量仪发展概况 | 第11-21页 |
| §1.4 本文工作的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 §2.1 光散射理论简介 | 第22-25页 |
| §2.2 介质的消光特性 | 第25-26页 |
| §2.3 气力输送理论简介[36]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光脉动法测量颗粒的粒度与浓度 | 第29-34页 |
| §3.1 光脉动法概述 | 第29-30页 |
| §3.2 透射光信号与颗粒数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 §3.3 Gregory 浊度波动理论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光脉动谱法原理 | 第34-38页 |
| 第五章 煤粉颗粒粒度和浓度测量实验装置 | 第38-45页 |
| §5.1 煤粉颗粒测量实验装置 | 第38-40页 |
| §5.1.1 布袋除尘器 | 第39页 |
| §5.1.2 涡街流量计 | 第39页 |
| §5.1.3 探针 | 第39-40页 |
|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0-4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附录 | 第46-49页 |
| Mie 理论简介 | 第46-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