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研究思路、内容、方法 | 第17-21页 |
第一章 文明交往——尼赫鲁外交思想形成的前提 | 第21-45页 |
第一节 印度次大陆——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交汇点 | 第21-33页 |
一、雅利安人带来的文明 | 第22-24页 |
二、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入侵 | 第24-25页 |
三、孔雀帝国时代的印度文明 | 第25-27页 |
四、异族入侵与贵霜帝国的文明 | 第27-29页 |
五、笈多王朝——印度文明的黄金时代 | 第29页 |
六、南亚次大陆的伊斯兰时代 | 第29-31页 |
七、西方文明对印度文明的冲击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印度文明——尼赫鲁生活的核心内容 | 第33-39页 |
一、崇尚古典文明,激发民族主义情绪 | 第33-34页 |
二、吐故纳新的改革心态 | 第34页 |
三、对宇宙哲学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 第34-35页 |
四、对宗教的认识 | 第35-37页 |
五、对印度现状的认识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文明交往的范例——尼赫鲁个人成长经历 | 第39-45页 |
一、尼赫鲁童年少年时期学习生活 | 第39-43页 |
二、尼赫鲁为争取印度独立而奋斗 | 第43-45页 |
第二章 文明交往的成果——尼赫鲁外交思想 | 第45-63页 |
第一节 文明交往的缩影——尼赫鲁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45-53页 |
一、印度的传统文化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 第45-48页 |
二、甘地思想和反英斗争中的自由平等思想 | 第48-50页 |
三、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50-51页 |
四、尼赫鲁个人的选择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尼赫鲁外交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 第53-63页 |
一、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 第53-55页 |
二、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思想 | 第55-60页 |
三、理想与现实并存的大国思想与地区霸权主义 | 第60-63页 |
第三章 家门口的文明交往——尼赫鲁的邻国政策 | 第63-94页 |
第一节 尼赫鲁的巴基斯坦政策 | 第63-73页 |
一、印巴矛盾的缘起 | 第63-68页 |
二、尼赫鲁对巴基斯坦政策 | 第68-70页 |
三、尼赫鲁的巴基斯坦政策评价 | 第70-73页 |
第二节 象与龙的交往——尼赫鲁的对华政策 | 第73-94页 |
一、尼赫鲁时代的中印关系 | 第74-84页 |
二、西藏问题 | 第84-87页 |
三、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的冷淡恶化 | 第87-94页 |
第四章 尼赫鲁兼容并蓄、左右逢源的对美苏政策 | 第94-114页 |
第一节 印度文明与“民主”美国 | 第94-106页 |
一、忽远忽近的印美关系 | 第94-100页 |
二、印美关系远近不定的原因 | 第100-106页 |
第二节 印度文明与“社会主义”苏联 | 第106-114页 |
一、由冷变热的印苏关系 | 第106-108页 |
二、印苏特殊关系形成的原因 | 第108-114页 |
第五章 文明兴衰与尼赫鲁“大而强”的国家之梦 | 第114-132页 |
第一节 尼赫鲁的大国理想与不结盟运动 | 第114-123页 |
一、尼赫鲁的大国理想 | 第114-118页 |
二、不结盟运动 | 第118-123页 |
第二节 尼赫鲁外交思想与当代印度外交 | 第123-132页 |
一、尼赫鲁大国梦的破碎及反思 | 第123-125页 |
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实力外交 | 第125-128页 |
三、9.11 事件之后高度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思想 | 第128-129页 |
四、小结 | 第129-132页 |
第六章 外交与文明交往的关系 | 第132-155页 |
第一节 外交是文明交往的结晶 | 第133-140页 |
一、文明交往的内交往和外交往共同催生了外交 | 第133-137页 |
二、文明的内交往和外交往为外交提供基础和后盾 | 第137-140页 |
第二节 外交是文明交往的一种重要体现 | 第140-155页 |
一、外交体现了文明交往的和平与暴力两种方式 | 第141-149页 |
二、外交体现了文明交往的互动规律 | 第149-155页 |
结论 | 第155-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7页 |
致谢 | 第167-169页 |
作者简历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