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筋C100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引言 | 第14-15页 |
| ·高强材料的应用现状 | 第15-18页 |
| ·高强混凝土 | 第15-17页 |
| ·高强钢筋 | 第17-18页 |
| ·钢筋混凝土有腹筋梁抗剪机理 | 第18-20页 |
| ·箍筋的抗剪作用 | 第18页 |
| ·抗剪传递机理 | 第18-20页 |
| ·高强混凝土有腹筋梁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试验设计 | 第24-38页 |
| ·试验目的 | 第24页 |
| ·试验概况 | 第24-27页 |
| ·试件设计及参数 | 第24-25页 |
| ·材料及试件制作 | 第25-27页 |
|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27-30页 |
| ·试验装置 | 第27-29页 |
| ·加载制度 | 第29页 |
| ·失效准则 | 第29-30页 |
| ·测量内容及方法 | 第30-32页 |
| ·测量内容 | 第30页 |
| ·测量方法 | 第30-32页 |
| ·材料力学的性能 | 第32-33页 |
| ·混凝土力学的性能 | 第32页 |
| ·钢筋力学的性能 | 第32-33页 |
| ·试验现象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52页 |
| ·试验主要参数结果 | 第38页 |
| ·试件破坏过程 | 第38-39页 |
| ·典型破坏过程 | 第38-39页 |
| ·破坏形态 | 第39页 |
| ·斜向裂缝 | 第39-44页 |
| ·斜裂缝分类 | 第40-41页 |
| ·斜向开裂荷载 | 第41-43页 |
| ·斜裂缝宽度 | 第43-44页 |
| ·荷载—挠度曲线 | 第44-45页 |
| ·荷载—应变曲线 | 第45-47页 |
| ·纵筋荷载—应变曲线 | 第45-46页 |
| ·箍筋荷载—应变曲线 | 第46-47页 |
| ·混凝土应变 | 第47-49页 |
| ·抗剪承载力的比较分析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配箍率对规范公式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52-64页 |
| ·中美规范斜截面计算方法 | 第52-54页 |
| ·中国规范 GB50010-2010 | 第52-53页 |
| ·美国规范 ACI318-08 | 第53-54页 |
| ·中美规范斜截面计算方法异同 | 第54-55页 |
| ·中美规范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 | 第55-57页 |
| ·配箍率对中美规范抗剪强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最小配箍率与最大配箍率 | 第58-62页 |
| ·最小配箍率和最大箍筋间距 | 第59-61页 |
| ·最大配箍率和最小截面尺寸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双高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64-77页 |
| ·概述 | 第64页 |
| ·ABAQUS 软件简介 | 第64-65页 |
| ·ABAQUS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65-68页 |
|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理论 | 第65-66页 |
| ·定义塑性 | 第66-67页 |
| ·屈服条件 | 第67-68页 |
| ·流动法则 | 第68页 |
| ·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8-72页 |
| ·模型选取 | 第68-69页 |
| ·单元选取 | 第69页 |
| ·本构关系 | 第69-71页 |
| ·边界条件 | 第71页 |
| ·网格划分 | 第71-72页 |
| ·试验梁有限元结果及对比 | 第72-76页 |
| ·应力云图 | 第72-75页 |
| ·荷载—挠度曲线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