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述 | 第11-13页 |
一、精神损害的解析、特性 | 第11页 |
(一) 精神损害的解析 | 第11页 |
(二) 精神损害的特性 | 第11页 |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性质 | 第11页 |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 | 第11页 |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价值分析 | 第11-13页 |
第三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 | 第13-18页 |
一、大陆法系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13-17页 |
(一) 法国精神损害赔偿理论与实践 | 第13-14页 |
(二) 德国的立法与实践 | 第14-15页 |
(三) 瑞士的立法与实践 | 第15-16页 |
(四) 日本的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 | 第16-17页 |
二、英美法系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17-18页 |
第四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 | 第18-26页 |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18页 |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特殊问题 | 第18-22页 |
(一) 离婚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18-19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赔偿 | 第19-21页 |
(三) 胎儿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21页 |
(四) 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21-22页 |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 | 第22-26页 |
(一) 抚慰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 第22-23页 |
(二) 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进行限定原则 | 第23-24页 |
(三) 法官自由裁量原则 | 第24-26页 |
第五章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 第26-33页 |
一、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评析 | 第26-29页 |
(一)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的进步 | 第26页 |
(二) 我国在立法上的不足 | 第26-29页 |
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思考 | 第29-33页 |
(一) 扩大权利主体 | 第29-30页 |
(二) 确立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30-31页 |
(三) 建立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国家救助机制 | 第31-32页 |
(四) 将宠物纳入到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中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个人简历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