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成因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本论文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蒙其古尔铀矿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15-17页 |
| ·本文主要成果认识 | 第17-18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8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8-19页 |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9-20页 |
| ·区域地层 | 第20-24页 |
| ·区域构造 | 第24-26页 |
| ·主要断裂特征 | 第24-25页 |
| ·褶皱构造 | 第25-26页 |
| ·盆地演化 | 第26-28页 |
| ·基底演化期 | 第26页 |
| ·盖层演化期 | 第26-28页 |
| 3. 矿床地质 | 第28-64页 |
| ·成矿地质环境 | 第28-31页 |
| ·矿区地层与岩性 | 第28-30页 |
| ·控矿区构造 | 第30-31页 |
| ·含矿建造 | 第31-39页 |
| ·含矿层位 | 第31-33页 |
| ·含矿建造砂体发育特征 | 第33-39页 |
| ·铀矿化基本特征 | 第39-42页 |
| ·层间氧化带 | 第42-47页 |
| ·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展布 | 第42-44页 |
| ·层间氧化带分带性 | 第44-46页 |
| ·层间氧化带发育控制因素 | 第46-47页 |
| ·后生蚀变 | 第47-50页 |
| ·粘土矿物特征及其与 U 成矿关系 | 第50-58页 |
| ·粘土矿物类型及含量分布特征 | 第50-54页 |
| ·蒙其古尔矿床与其他典型矿床粘土矿物特征对比 | 第54-57页 |
| ·粘土矿物与铀成矿关系讨论 | 第57-58页 |
| ·铀的存在形式 | 第58-64页 |
| ·铀矿物 | 第58-62页 |
| ·吸附态铀 | 第62-64页 |
| 4. 矿床地球化学 | 第64-86页 |
|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64-69页 |
| ·常量元素分布特征 | 第64-67页 |
| ·常量元素活动性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 第67-69页 |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69-73页 |
| ·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 第69-71页 |
| ·微量元素与 U 的相关性 | 第71-73页 |
| ·Zn 地球化学特征探讨 | 第73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第73-76页 |
| ·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 第73-75页 |
| ·Eu 异常 | 第75-76页 |
| ·有机地球化学 | 第76-82页 |
| ·有机物类型 | 第76-77页 |
| ·有机质特征 | 第77-80页 |
| ·有机质对铀的沉淀富集作用 | 第80-82页 |
| ·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矿年代学 | 第82-86页 |
|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82-83页 |
| ·铅同位素特征及成矿作用年代学 | 第83-86页 |
| 5. 矿床成因 | 第86-94页 |
|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 第86-88页 |
| ·蚀源区铀源研究 | 第86-88页 |
| ·含矿建造铀源条件研究 | 第88页 |
| ·铀的沉淀富集机理 | 第88-91页 |
| ·铀的沉淀机理 | 第88-90页 |
| ·吸附剂对铀的吸附富集作用 | 第90-91页 |
| ·铀矿床成因模式 | 第91-94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