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论文

基于目的性的既有建筑再利用技术策略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目的第10-12页
     ·研究的背景与缘由第10-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论文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第12-15页
     ·既有建筑的范畴第12-13页
     ·再利用的概念第13-14页
     ·技术策略的概念第14-15页
   ·既有建筑更新中技术策略综述第15-21页
     ·技术的定义及技术观念第15-16页
     ·技术的本质特征——合目的性第16-19页
     ·再利用技术策略的基础——既有价值第19-20页
     ·既有建筑更新的实践过程第20-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21-2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3页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第23-26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23-24页
     ·论文的结构第24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4-26页
第二章 中、西方既有建筑更新中的技术策略历史演变研究第26-53页
   ·中国古建筑更新中技术策略演变研究第26-41页
     ·中国古代时期(古~1840)第26-30页
     ·中国近代时期(1840~1949 年)第30-36页
     ·现代时期(1950 年~今)第36-41页
   ·西方既有建筑更新中技术策略演变研究第41-53页
     ·古代技术时期(古~18 世纪中叶)第42-46页
     ·近代技术时期(18 世纪中叶~20 世纪中叶)第46-53页
第三章 基于历史价值保护目的的技术策略研究第53-79页
   ·关于既有建筑历史价值认知的演变第53-57页
     ·文艺复兴运动前对既有建筑历史价值认知第53-54页
     ·文艺复兴时期对既有建筑历史价值的认知第54-56页
     ·近代对既有建筑历史价值的认知第56-57页
   ·现代既有建筑历史价值的认知及保护技术原则第57-66页
     ·现代既有建筑历史价值的认知第57-58页
     ·原真性原则指导下的技术策略第58-61页
     ·最小干预的技术策略第61-64页
     ·可识别性的技术策略第64-66页
   ·历史价值再现的技术策略第66-74页
     ·基于建筑考古学的技术策略第67-72页
     ·历史信息的拼贴第72-73页
     ·形式的模仿第73-74页
   ·既有建筑再利用中的技艺传承第74-79页
     ·静态的技艺保护和传承第75-76页
     ·动态的技艺保护和传承第76-79页
第四章 基于功能转换目的的技术策略研究第79-118页
   ·功能更新技术体系的特征性第79-89页
     ·技术体系的发展与演变第80-84页
     ·功能更新的技术体系——同质体系与异质体系第84-86页
     ·功能更新技术体系的特征性第86-89页
   ·既有建筑再利用的结构体系更新第89-107页
     ·当代结构体系的特征与分类第89-90页
     ·当代结构体系更新的模式第90-95页
     ·当代结构体系更新轻型化趋势第95-99页
     ·当代结构体系更新装配化趋势第99-104页
     ·当代结构体系更新适配化趋势第104-107页
   ·既有建筑再利用的围护体系更新第107-118页
     ·围护体系功能的发展演变第107-110页
     ·当代围护体系更新的策略第110-113页
     ·玻璃在围护体系中的应用:第113-118页
第五章 基于性能提升目的的技术策略研究第118-137页
   ·既有建筑再利用中的补强加固第118-123页
     ·砖石结构的补强加固第118-120页
     ·混凝土结构的补强加固第120-122页
     ·木结构的补强加固第122-123页
   ·既有建筑再利用中环境性能的提升第123-129页
     ·既有建筑中的保温措施第124-125页
     ·既有建筑中天然采光设计第125-128页
     ·既有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第128-129页
   ·既有建筑更新中的生态节能设计第129-137页
     ·既有建筑改造中再生能源利用第130-133页
     ·既有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第133-135页
     ·既有建筑节能的整体化改造第135-137页
第六章 既有建筑再利用中技术整合与优化策略第137-160页
   ·技术整合与优化策略概述第137-142页
     ·作为手段的技术整合第137-139页
     ·作为过程的技术优化第139-141页
     ·整合与优化的目的:技术的适宜性第141-142页
   ·既有建筑再利用中技术整合与优化模式第142-148页
     ·面向过程的整合第143-144页
     ·技术策略的整合第144-146页
     ·技术要素之间的整合与优化第146-148页
   ·参数化设计在优化整合中的应用第148-156页
     ·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数字化转型第148-151页
     ·参数化在形态择优中的应用第151-153页
     ·参数化在加建适配中的应用第153-155页
     ·参数化在生产加工的应用第155-156页
   ·“开放建筑”理论指导下的技术整合第156-160页
     ·开放建筑理论基础第156-158页
     ·开放建筑理论在既有建筑更新中应用第158-159页
     ·开放建筑理论的延续——构件分层理论第159-160页
第七章 我国当代既有建筑再利用技术策略研究第160-183页
   ·我国当代既有建筑再利用技术策略分析第160-172页
     ·再利用建筑类型的多样化第160-164页
     ·当代国际保护思想的引入第164-166页
     ·政策法规的丰富第166-167页
     ·参与人员与技术策略的多样化第167-172页
   ·我国当代既有建筑再利用技术策略的不足第172-178页
     ·对历史价值评估的缺失第172-173页
     ·历史建筑中保护意识缺失第173-175页
     ·技术干预程度上的误区第175-178页
   ·既有建筑再利用技术策略之思考第178-183页
     ·再利用资金渠道的多元化第178-179页
     ·适当的政策鼓励第179-180页
     ·建立更加紧密的学科联系第180-181页
     ·关于建筑耐久性之思考第181-183页
附录 1 利顺德大饭店修缮改造中的技术策略第183-200页
图片来源第200-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1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212-213页
致谢第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92钢焊接残余应力场及对高温寿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