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5+1+1”教育改造模式概述 | 第12-26页 |
第一节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概念辨析 | 第12-14页 |
第二节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内涵 | 第14-16页 |
一、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继承性和系统性 | 第15页 |
二、 “5+1+1”教育改造模式对实现监狱工作目标的促进作用 | 第15-16页 |
第三节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渊源 | 第16-23页 |
一、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历史渊源 | 第16-19页 |
二、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背景 | 第19-23页 |
第四节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一、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孕育阶段 | 第23-24页 |
二、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萌芽 | 第24页 |
三、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诞生阶段 | 第24-25页 |
四、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推行和发展 | 第25-26页 |
第二章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目的 | 第26-32页 |
第一节 服刑人员能否教育改造 | 第26-27页 |
一、 罪犯是不能教育改造的 | 第26-27页 |
二、 罪犯是可以教育改造的 | 第27页 |
三、 笔者观点 | 第27页 |
第二节 服刑人员应否教育改造 | 第27-28页 |
第三节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 第28-30页 |
第四节 笔者建议 | 第30-32页 |
一、 民警中存在的思想误区 | 第30-31页 |
二、 针对性对策 | 第31-32页 |
第三章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内容 | 第32-37页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 第32-33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认可度不高 | 第32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不够严谨 | 第32页 |
三、 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以理服人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探讨 | 第33-34页 |
一、 教学内容落后,缺乏针对性 | 第33页 |
二、 服刑人员选择面小,缺乏积极性 | 第33页 |
三、 社会认可度低,缺乏吸引力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文化教育探讨 | 第34-35页 |
一、 教学内容陈旧,教育中做形式,摆花架子 | 第34页 |
二、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服刑人员缺乏自主权 | 第34-35页 |
三、 文化课考核不规范,文凭含金量低 | 第35页 |
第四节 笔者建议 | 第35-37页 |
一、 明确“5+1+1”教育的目标,找准切入点 | 第35-36页 |
二、 制定“5+1+1”教育的规范化教材迫在眉睫 | 第36页 |
三、 丰富职业教学内容、因人施教是提高服刑人员学习积极性 | 第36页 |
四、 将监狱教学内容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是监狱教育的最终目标 | 第36-37页 |
第四章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主体 | 第37-42页 |
第一节 民警教师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 第37-38页 |
一、 民警教师队伍的组成 | 第37-38页 |
二、 民警教师队伍的问题 | 第38页 |
第二节 服刑人员教员的现状和问题 | 第38-39页 |
一、 服刑人员教员的现状 | 第38-39页 |
二、 服刑人员教员的问题 | 第39页 |
第三节 社会师资的现状和问题 | 第39-40页 |
一、 社会师资的现状 | 第39页 |
二、 社会师资的问题 | 第39-40页 |
第四节 笔者建议 | 第40-42页 |
一、 内部挖潜,建立一支业务过强、素质过硬的民警教师队伍 | 第40页 |
二、 做好服刑人员教员的教育和使用工作 | 第40-41页 |
三、 引进社会优秀师资资源是“5+1+1”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41-42页 |
第五章 “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授课形式 | 第42-46页 |
第一节 课堂教育的问题 | 第42-43页 |
一、 教学死板,缺乏感染力 | 第42页 |
二、 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创新 | 第42-43页 |
三、 借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不强 | 第43页 |
第二节 大会教育的问题 | 第43页 |
一、 内容随意,缺乏系统性 | 第43页 |
二、 内容空泛,不够深入 | 第43页 |
第三节 笔者建议 | 第43-46页 |
一、 创新教学方式,避免死板单一 | 第44页 |
二、 学习借鉴社会教育方式,创新监狱教育 | 第44页 |
三、 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 第44页 |
四、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 第44-45页 |
五、 注重刚性改造和柔性引导相结合,避免形成狱内人格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