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2 .我国高校社团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访谈法 | 第14页 |
2 .文献资料研究法 | 第14-15页 |
(四) 本文研究的重点 | 第15-16页 |
一 、学生社团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政治参与概述 | 第16-21页 |
(一) 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 政治参与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三)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政治参与的特征 | 第18-21页 |
1 .成员参与具有广泛性 | 第18页 |
2 .成员参与有很大的自主性 | 第18-19页 |
3 .成员参与具有多样化 | 第19页 |
4 .成员参与的手段性与目标性并存 | 第19-21页 |
二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21-28页 |
(一) 高职院校社团成员政治参与功利化特征明显 | 第21-22页 |
(二) 高职院校理论政治性社团数量不多 | 第22-24页 |
1 .理论政治性社团较少 | 第22-23页 |
2 .部分社团成员对政治参与兴趣不大 | 第23-24页 |
(三) 社团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自身行为相矛盾 | 第24页 |
(四) 学生社团资金有限,对政治参与认识化程度不高 | 第24-25页 |
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资金不足,活动少 | 第24-25页 |
2 .学生社团组织认识化程度不高 | 第25页 |
(五) 互联网发展给学生社团政治参与带来不利影响 | 第25-28页 |
三 、高职院校社团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及环境分析 | 第28-35页 |
(一)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8-30页 |
1 .受到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 | 第28-29页 |
2 .受到社团类型方面因素的影响 | 第29页 |
3 .受到合法性方面因素的影响 | 第29页 |
4 .受到人力资源方面因素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政治参与的环境分析 | 第30-35页 |
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政治参与的政治环境 | 第30-31页 |
2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政治参与的文化环境 | 第31-32页 |
3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参与的经济社会环境 | 第32-35页 |
四 、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政治参与的实施策略 | 第35-49页 |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社团政治参与重点 | 第35-37页 |
1 .使社团成为新形势下凝聚青年、培育青年的重要场所 | 第36页 |
2 .重视对学生社团的组织和引导 | 第36页 |
3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 第36-37页 |
4 .不断探索学生社团政治参与的新方式 | 第37页 |
(二) 加强教育与引导,拓宽学生社团政治参与途径 | 第37-41页 |
1 .把学生社团政治参与摆上重要位置 | 第38页 |
2 .发挥共青团作用,落实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活动 | 第38-39页 |
3 .增强大学生社团活力,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 | 第39-40页 |
4 .发挥好网络平台作用,开辟学生社团政治参与新途径 | 第40-41页 |
(三) 健全高职院校社团管理体制,推进政治参与民主化进程 | 第41-42页 |
(四) 营造先进的社团文化,培养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 | 第42-43页 |
(五) 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社团成员自身政治参与能力 | 第43-45页 |
1 .提高社团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力 | 第44页 |
2 .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我锻炼 | 第44-45页 |
(六) 严格学生社团管理,为学生社团政治参与提供良好保障 | 第45-47页 |
1 .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监管机制建设 | 第45-46页 |
2 .完善学生社团的监督机制 | 第46页 |
3 .强化学生社团的自律机制 | 第46-47页 |
(七) 优化外部环境,为学生社团政治参与创造良好条件 | 第47-49页 |
1 .在政策上鼓励学生社团建设 | 第47页 |
2 .在经费上资助学生社团建设 | 第47-48页 |
3 .在硬件上支持学生社团建设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1 | 第53-56页 |
附录 2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