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与管板胀接残余应力理论及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蒸汽发生器水环境及传热管失效形式 | 第10-12页 |
·压水堆核电站水环境 | 第10-11页 |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腐蚀 | 第11-12页 |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工艺分析 | 第12-15页 |
·传热管与管板胀接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液压胀管弹塑性理论分析 | 第15-16页 |
·液压胀接有限元分析 | 第16-17页 |
·液压胀管性能试验研究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与管板胀接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20-38页 |
·有限元分析在传热管与管板胀接过程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有限元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有限元法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 第21-22页 |
·胀接过程中有限元理论的应用 | 第22-23页 |
·ANSYS介绍 | 第23-24页 |
·传热管与管板胀接模型几何结构及材料性能 | 第24-26页 |
·胀接压力的计算 | 第26-28页 |
·有限元模拟 | 第28-3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网格划分 | 第30-32页 |
·接触分析 | 第32-35页 |
·摩擦的选择 | 第35页 |
·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实际加载过程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胀接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8-51页 |
·胀接后残余接触压力分布图 | 第38-40页 |
·轴向残余接触压力分布 | 第40-41页 |
·周向残余接触压力分布 | 第41-45页 |
·传热管胀接过渡区残余应力分布 | 第45-47页 |
·残余接触压力与胀接压力的关系 | 第47-48页 |
·胀接过渡区残余应力与胀接压力的关系 | 第48页 |
·管壁减薄率的计算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传热管与管板胀接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 | 第51-71页 |
·盲孔法测试胀接管残余应力 | 第51-60页 |
·盲孔法介绍 | 第51页 |
·盲孔法测量原理 | 第51-54页 |
·实验标定法 | 第54-55页 |
·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方法 | 第55-56页 |
·试验设备及过程 | 第56-57页 |
·相关参数的标定值及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胀管过渡区残余应力盲孔法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8-60页 |
·应力腐蚀验证试验 | 第60-70页 |
·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研究 | 第60-61页 |
·应力腐蚀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应力腐蚀试验方法及过程 | 第62-64页 |
·应力腐蚀试验点蚀的评定 | 第64-65页 |
·C型环应力腐蚀试验结果 | 第65-68页 |
·280MPa胀接管应力腐蚀试验结果 | 第68-69页 |
·应力腐蚀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页 |
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