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引言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保护银行客户信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5-27页 |
| ·侵害银行客户信息的现象广泛存在 | 第15-17页 |
| ·银行客户信息具有重要价值 | 第17-18页 |
| ·银行客户信息具有商业价值 | 第17页 |
| ·透过银行客户信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识别该用户的基本状况 | 第17-18页 |
| ·目前的法律规定不利于银行客户信息的保护 | 第18-24页 |
| ·银行法律文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8-20页 |
| ·民事基本法律对银行客户信息的保护不够周全 | 第20-24页 |
| ·“隐私权”保护模式并不能规制所有的侵害行为 | 第21-22页 |
| ·“法益”保护模式有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 ·只要立法重视就可以提供良好的民法保护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银行客户对自身信息的权利 | 第27-49页 |
| ·银行客户信息权的概念和属性 | 第27-31页 |
| ·银行客户信息权的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 ·银行客户信息权的法律属性 | 第29-31页 |
| ·各代表学说 | 第29-30页 |
| ·银行客户信息是财产权和人格权双重权利的客体 | 第30-31页 |
| ·对银行客户信息权权利形式的解构 | 第31-49页 |
| ·知情权 | 第32-36页 |
| ·知情权之概念厘定 | 第32-33页 |
| ·对知情权行使方式的探讨 | 第33页 |
| ·国外对知情权的保护方法值得借鉴 | 第33-35页 |
| ·完善信息主体知情权的保护方式是必然选择 | 第35-36页 |
| ·保密权 | 第36-37页 |
| ·同意权 | 第37-41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37-38页 |
| ·域外法律对“同意”一词的详细解释可供借鉴 | 第38-40页 |
| ·设立“同意”撤销机制以取代“直接营销禁止权” | 第40-41页 |
| ·收益权 | 第41-42页 |
| ·异议权 | 第42-43页 |
| ·更正权 | 第43页 |
| ·删除权 | 第43-44页 |
| ·封锁权 | 第44-46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44-45页 |
| ·封锁权的行使条件 | 第45-46页 |
| ·对其他不被纳入范畴的权利表现形式的考虑 | 第46-49页 |
| ·赔偿请求权 | 第46-47页 |
| ·信息决定权(控制权) | 第47页 |
| ·自动化决策权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侵害银行客户信息权的民事责任 | 第49-61页 |
| ·侵权责任的承担 | 第49-55页 |
| ·归责原则 | 第49-50页 |
| ·构成要件分析 | 第50-53页 |
| ·损害事实 | 第50-51页 |
| ·违法行为 | 第51-52页 |
| ·因果关系 | 第52-53页 |
| ·主观过错 | 第53页 |
| ·侵权责任形式 | 第53-55页 |
| ·损失赔偿的分类 | 第54-55页 |
| ·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55页 |
|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二选一”模式的合理性 | 第55-57页 |
| ·银行客户信息侵权的免责事由 | 第57-61页 |
| ·免责事由概念之争论 | 第57页 |
| ·应增加的信息侵权免责事由 | 第57-59页 |
| ·公共利益 | 第57-58页 |
| ·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 第58-59页 |
| ·维护银行自身的合法利益 | 第59页 |
| ·对免责事由的规制 | 第59-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