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主要的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反射内存 | 第12页 |
·千兆以太网 | 第12页 |
·CAN 总线通讯技术 | 第12-13页 |
·综合导航系统 | 第13-15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实时网络传输技术——反射内存技术 | 第16-28页 |
·反射内存网络 | 第16-17页 |
·VMIPCI-5565 反射内存卡 | 第17-27页 |
·VMIPCI-5565 板卡的操作 | 第19-23页 |
·VMIPCI-5565 应用中的配置与安装 | 第23-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反射内存在 VxWorks 系统的环境搭建 | 第28-40页 |
·VxWorks 操作系统及 Tornado 开发环境 | 第28-29页 |
·VxWorks 实时操作系统 | 第28页 |
·Tornado | 第28-29页 |
·VMIC 反射内存在 VxWorks 下的板级支持包(BSP) | 第29-31页 |
·BSP 抽象层 | 第29页 |
·BSP 抽象层的工作流程 | 第29-31页 |
·反射内存卡在 vxworks 下的驱动 | 第31-38页 |
·配置参数 | 第31页 |
·安装步骤 | 第31-36页 |
·数据传输的设置 | 第36-37页 |
·反射内存驱动包 | 第37页 |
·反射内存驱动初始化函数 | 第37-38页 |
·rfm2g_util.c 功能程序 | 第38-39页 |
·反射内存驱动使用 rfm2g_util.c | 第38-39页 |
·对于 rfm2g_util 命令行中断的故障检查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综合导航系统通讯的总体设计 | 第40-48页 |
·综合导航系统的几种通讯方式的比较 | 第40-42页 |
·串口 | 第40-41页 |
·现场总线 | 第41-42页 |
·基于反射内存的综合导航系统通讯网络构架 | 第42-43页 |
·综合导航系统通讯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 第43-45页 |
·大数据量以及大文件的传输 | 第43页 |
·高频输出的数据以及优先级的问题 | 第43-44页 |
·几种混合网络时间对齐的问题 | 第44页 |
·百兆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 | 第44-45页 |
·CAN 总线网络、反射内存以及以太网之间的信息的交换 | 第45页 |
·反射内存的容错机制 | 第45-47页 |
·奇偶校验位的配置 | 第45-46页 |
·冗余方式的设置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反射内存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实现 | 第48-67页 |
·反射内存应用层导航通讯协议的制定 | 第48-52页 |
·帧头的组成 | 第48-49页 |
·状态标志位 2 个字节(16 位) | 第49页 |
·时间标志位 8 个字节 | 第49页 |
·数据区定义 | 第49-50页 |
·信息注解 | 第50-51页 |
·参数格式 | 第51-52页 |
·信息发送内容 | 第52页 |
·具体软件实现 | 第52-66页 |
·反射内存的初始化 | 第53-64页 |
·反射内存的发送操作 | 第64-65页 |
·反射内存的接收操作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反射内存在综合导航系统中应用的性能测试 | 第67-76页 |
·测试方案的设计及环境搭建 | 第67-68页 |
·测试过程 | 第68-74页 |
·CAN 模拟器 | 第68页 |
·反射内存模拟器 | 第68-72页 |
·以太网模拟器 | 第72-73页 |
·速率测试 | 第73-74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